【作者簡介】鄭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本刊學術委員。
【摘要】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在拉薩勝利召開,宣告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區的成立,鞏固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偉大成果,實現了西藏社會制度的巨大跨越,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進步提供了堅實保障,西藏各族人民從此與全國人民一道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6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團結奮進,雪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成就舉世矚目。文章從社會大局、經濟發展、民生福祉、生態安全等6個方面總結了60年來西藏社會的良好發展態勢和重大成就,充分肯定了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關鍵詞】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在拉薩勝利召開,宣告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這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作出的英明決策。西藏自治區的成立,鞏固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偉大成果,實現了西藏社會制度的巨大跨越,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進步提供了堅實保障,西藏各族人民從此與全國人民一道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春華秋實,六秩榮光。6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團結奮進,用勤勞與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雪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成就舉世矚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親切關懷西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謀篇布局,親臨西藏視察指導,主持召開中央第六次、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確立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明確了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提出了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自治區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緊緊圍繞落實“四件大事”,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努力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向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邁出堅實步伐。全區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生態良好、邊防鞏固、人民安居樂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良好發展景象。
一、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長治久安的基礎更加穩固
西藏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承擔著拱衛祖國西南邊陲的政治責任。自治區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西藏廣大軍民堅持不懈進行反分裂斗爭,有力挫敗了達賴集團的系列分裂破壞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把維護穩定作為第一位工作任務,警鐘長鳴、警惕常在,以科學化機制和常態化、法治化理念,把維穩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基層,不斷把安全發展的基石打得更穩更牢。突出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更加符合實際、科學有效的基層治理模式,優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9%以上。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西藏工作的主線和戰略性任務,出臺《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研究,拓展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力度,各族干部群眾“五個認同”不斷增進,有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夯實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保障群眾宗教信仰自由,旗幟鮮明消除十四世達賴利用宗教產生的負面影響,持續完善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強化“三支隊伍”??建設,宗教和睦、佛事和順、寺廟和諧的良好局面持續鞏固。信教群眾家中普遍設有經堂或佛龕,藏傳佛教寺廟學經、辯經、受戒、灌頂、修行等傳統宗教活動和寺廟學經考核晉升學位活動正常進行,雪頓節、燃燈節、薩嘎達瓦、轉山轉湖等1700多項宗教民俗活動循例舉行。正常宗教活動得到有力保護,信教群眾宗教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西藏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民生問題的辯證統一。舊西藏沒有現代工商業,農業生產長期處于原始耕作狀態,牧業基本上是自然游牧方式,農牧退化且產品單一,生產力水平和整個社會發展十分低下,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僅為1.29億元。自治區成立后,我們黨立足西藏特殊實際和主要矛盾,著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助力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都要賦予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傮w來看,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縱向比進步很大,橫向比速度很快,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2024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76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是1965年的155倍,年均增長8.9%;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77億元,是1965年的1258倍,年均增長12.9%。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全區生產總值達到第一個千億用了50年(2015年達到1043億元),第二個千億用了6年(2021年達到2145億元)。今年全區生產總值有望突破3000億元,達到第三個千億目標。
扎實擴大有效投資。堅持項目是點、產業是線、經濟是面,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累計落實“十四五”規劃投資4000億元以上?;A設施四通八達,“復興號”在雪山環抱間飛馳,雅下水電工程正式開工,川藏鐵路建設有力推進,拉(薩)澤(當)快速通道、拉(薩)日(喀則)高速全線通車,重大工程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強。2024年年底,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和鐵路運營里程分別達到12.49萬公里、1359公里,國際國內航線達到183條。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條電網建成投用,主電網覆蓋所有縣(區、市)。農村飲水安全得到根本解決,所有行政村實現光纖和4G網絡通達。制約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為西藏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堅持優化一產、壯大二產、提升三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清潔能源、綠色工業等“九大產業”??,積極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建立起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確保經濟發展當前有活力、未來有潛力。堅定不移優化營商環境,民間投資高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西藏、扎根西藏,讓西藏成為新的投資熱土。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2024年全區經營主體達到55萬戶,比2021年增長35.2%,民間投資增長60%。
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面向南亞開放通道建設,14個傳統邊貿點恢復開放,首個海外倉建成運營,日喀則國際陸地港建設扎實推進,吉隆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202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20億元,增長10%。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所向是最大的底氣,人心安定是最大的穩定。在舊西藏,占人口95%以上的農奴沒有生產資料,遭受殘酷的經濟剝削,生活苦不堪言,學齡兒童入學率不足2%,文盲率高達95%,人均預期壽命只有35.5歲。自治區成立后,我們黨始終全心全意為各族群眾做好事、辦實事。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西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深入實施就業、教育等“十大民生工程”,深化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持續辦好民生實事,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持續提高就業質量。扎實做好就業援藏,提升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2021年以來,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農牧民轉移就業達到6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不斷提升教育水平,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拉薩師專成功升本,鞏固15年公費教育政策全覆蓋成果,優化內地西藏班辦學結構規模,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素質不斷提升。深入推進“健康西藏”建設,加強區域醫療中心、醫聯體醫共體和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建設,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包蟲病實現愿治盡治、應治盡治,白內障實行動態追蹤和銷號式救治管理,大骨節病實現無新發病例,先心病絕大多數得到治療,群眾膳食結構不斷優化,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健全各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建成西藏博物館新館、西藏大劇院等,推出電視劇《日光之城》《雪蓮花盛開的地方》等精品力作,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民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統籌,持續推進保障性住房供給,實施學校供暖、農牧區供水保障提升、高海拔縣區鄉鎮供暖供氧等一批民生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促進農牧民增收作為重中之重,統籌推進高原和美鄉村建設、農牧區戶廁改造、人畜分離等工作,建設高原和美鄉村820個,農牧區發展條件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202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年均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年均增長9.4%。各族群眾住有所居、勞有所得、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四、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生態文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舊西藏的林區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狀態,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拉薩河流域的廣大農區樹木稀少,森林覆蓋率不足1%。自治區成立后,我們黨深入實施“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西藏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保持良好。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把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作為最大價值、最大責任、最大潛力,嚴格執行《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扎實推進美麗西藏建設。
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8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5個,西藏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市級全域創建達標的省份。加強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建設,積極推進羌塘、珠峰、雅魯藏布大峽谷等國家公園創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科學推進南北山綠化工程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南北山綠化累計完成營造林、播種造林,鞏固提升近70萬畝,解決了長期以來高原荒山能不能大規模種樹的問題,成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成功實踐。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7地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100%。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占比96%以上。落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穩慎推進林草領域碳匯交易,安排生態崗位44萬個,人均補助3500元,更多農牧民群眾吃上生態飯。完善生態制度體系,劃定并嚴守“三區三線”??,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措施,生態保護紅線面積60.75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面積的50%以上。目前,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五、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進一步加強
中國共產黨堅持將民主價值和理念轉化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的內涵不斷豐富,渠道不斷拓寬,效能不斷提升。舊西藏實行反動野蠻的封建農奴制,人分三等九級,下等農奴毫無人權和尊嚴,更沒有民主權利,被稱為“會說話的工具”。自治區成立后,西藏全面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充分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自治權利,大批翻身農奴和奴隸擔任自治區各級政權機關的領導職務。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鞏固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各族人民依法當家作主、依法參政議政、依法自主管理民族事務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民主制度不斷健全,各族人民依法參政議政的權利得到全面保障。截至2024年年底,西藏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先后制定實施171件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其中現行有效136件、廢止35件,確保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權利?!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由藏族公民擔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區主席由藏族公民擔任。全區四級人大代表42153名,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占89.2%,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共有西藏代表24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16名,占66.7%,門巴族、珞巴族等人口較少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29名住藏全國政協委員中,少數民族委員占86.2%。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完善,90%以上的行政村設立了村務公開欄,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黨在西藏的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做好西藏工作,關鍵在黨。和平解放后,特別是自治區成立后,我們黨堅持把加強基層基礎作為工作的重點,積極進行民主建政工作,加強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維護祖國統一,增強民族團結,穩定社會局勢,促進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開展“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工作并不斷深化,“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有了新的時代發展,心齊氣順、勁足干事的良好局面在西藏進一步形成。
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和民族地區干部“四個特別”??政治要求,干部隊伍綜合素質和能力不斷提升,干部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黨的基層組織不斷健全,基層黨組織由57個增加到2.3萬個,推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優化干部駐村工作,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彰顯。黨員隊伍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黨員從20世紀50年代的877名發展到47.04萬名,其中少數民族黨員37.56萬名,占79.85%。堅定不移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方針,全面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大力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強化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促治,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不斷鞏固雪域高原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西藏自治區60年的輝煌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西藏今天取得的成績,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科學指引,也離不開西藏各族人民的辛勤付出和團結奮斗。實踐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黨中央關于西藏工作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持續推動西藏發展進步,才能“建設美麗幸福西藏,共圓偉大復興夢想”。
60年砥礪前行,新起點再鑄輝煌。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部署西藏定日抗震救災工作;在中南海接受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拜見,對藏傳佛教界提出殷切期望和要求;給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全體村民回信,勉勵他們切實維護好民族團結,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這些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西藏各族人民的關心牽掛。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我們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殷切期望,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西藏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大局中來思考謀劃,切實加強黨對各項工作的領導,全力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努力實現“四個確?!?,奮力開創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原文載于《中國藏學》2025年第4期
為便于閱讀,腳注從略
引文請以原刊為準,并注明出處。
購書請掃碼進入中國藏學官方書店: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京(2022)00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