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一级男女裸片_性欧美暴力猛交69式_三级日本高清完整版热播_www.日韩三级_夜夜嗨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精品_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浪潮_国产天堂视频_日日夜夜拍拍_麻豆精品国产熟妇aⅴ一区_国产乱子精品_全程偷拍露脸中年夫妇_午夜激情澎湃_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_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_免费看黄色片网站_国产毛片欧美毛片久久久_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小说_日韩av一二三四区_成人看黄色s一级大片

郝鳳鳳: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實踐路徑探索——以康寧寺為例

發布時間:2024-12-10 09:19:10 | 來源:?微言宗教 | 作者: | 責任編輯:

康寧寺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2021年,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可見,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的研究迫切而且必要。目前學界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藏傳佛教中國化的歷史背景、理論內涵和實踐意義等理論認識和闡釋方面,在實踐層面對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發展現狀及路徑研究,尤其是基于實地田野調查的研究較為薄弱。鑒于此,本文以康寧寺為個案,以寺院在“本土化扎根、時代化適應、生活化使用”等幾個方面的實踐探索,討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實踐路徑。

一、康寧寺的藏傳佛教中國化實踐

康寧寺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鎮美林谷內,是內蒙古最大的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3世紀中葉,最初只是隨軍護法殿,即氈包寺院,后定址于今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鎮,清康熙時期被賜名為康寧寺。寺院2006年遷至美林谷重建,占地面積100余畝,建筑面積達5000平方米。寺內建有民族團結紀念廣場,廣場上矗立著融合多元文化風格的阿育王柱,以及刻有漢文、蒙文、滿文、八思巴文、藏文、梵文、巴利語、英文、阿拉伯文、西夏文、契丹文、傣文、朝鮮文等十三種文字的心經石碑,彰顯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康寧寺以“本土化扎根”“時代化適應”“生活化使用”為發展理念,積極探索了一條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實踐路徑。

(一)本土化扎根

喀喇沁旗旗內居住著漢、蒙古、滿、回、朝鮮等24個民族,是多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地區。康寧寺在發展過程中,主動適應這一社會文化環境,其建筑風格和布局將漢、藏、蒙古、滿等多種民族文化風格融為一體。寺內僧人同樣來自多個民族,信眾群體更是多元,這種多樣性促使寺內僧人不僅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還互相學習藏文、蒙古文等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以提升自身的佛教修學素養,為信眾提供更全面的宗教服務。

(二)時代化適應

在政治層面,注重強基固本,提高思想認識,強化政治引領。寺院定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僧人及義工集中學習,通過“六進”“三愛”“四史”等學習教育,增進“五個認同”。連續多年承辦市旗兩級佛教協會教職人員培訓班,深入學習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和方針政策,堅持我國佛教中國化方向,提升僧團的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

在寺院管理方面,注重嚴格管理,規范民主管理,加強教風建設。寺院制定了系列規章制度,通過民主管理和重大事項集體研究,強化寺院內部的法治化、民主化、現代化導向。在僧團管理中,寺院堅持以戒為師、嚴持凈戒,引入義工管理制度。同時,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實現場所財務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

在講經弘法方面,康寧寺積極適應當代信眾的生活和宗教需求。寺院將僧人的早晚課誦時間進行調整,僧人休息時間調整為周內兩個半天,周末不休。還常態化組織與佛教文化、當地社會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匯,符合當代生活節奏的全年法會,開展“盂蘭盆節暨那達慕大會”等特色活動。

在文化傳承與教義教規中國化闡釋方面,積極搜集、整理、修復和保護佛教古籍經典,推動漢、藏、蒙古、滿等多語種佛教經典的校勘與互譯,以及佛教經典教義的現代化、通俗化闡釋解讀。目前,寺院已搜集到800余部元明清時期的蒙古文古籍文獻,其中不乏珍貴的孤本、手抄本,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在解讀古籍的同時,寺院還邀請專人以繁體字重新書寫,并以簡體字出版,錄入電子古籍數據庫。

(三)生活化使用

康寧寺始終注重回饋社會,積極踐行人間佛教理念。寺院不僅為信眾提供宗教服務,還致力于在移風易俗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助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在春節、端午、中秋、臘八、小年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開展貼春聯、掛燈籠、包粽子、吃月餅、喝臘八粥、炸果子等民俗活動,為來寺信眾和游客派發節日食品,積極推進藏傳佛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

此外,康寧寺積極發掘藏醫文化,寺內開設藏醫院,免費為當地群眾和來寺信眾治病送藥。康寧藏醫藥、康寧藏香制作、康寧唐卡繪畫、康寧擦擦工藝等均已被列為旗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二、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實踐路徑

(一)黨和政府支持引導宗教界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康寧寺在黨和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引導下,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開展宗教活動,自覺維護藏傳佛教的良好秩序,并通過定期舉辦的弘法誦經及慈善活動,惠及周邊民眾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有效引導信教群眾移風易俗,為當地基層社會治理貢獻了積極力量。

(二)寺院的自身建設是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關鍵環節。康寧寺在管理、行為規范及教義教規等多方面,積極探索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路徑,并進行全面建設,對于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不斷提高藏傳佛教中國化水平具有深遠影響。不斷提升僧眾思想境界和政治覺悟,強化教風建設,以戒為師,契合時代需求,推動宗教禮儀習俗的現代化轉型,并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

(三)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進程,離不開宗教界與學術界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康寧寺僧眾積極與內蒙古佛學院、宗薩佛學院、薩迦佛學院、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中國佛學院等宗教院校開展教義思想、修行實踐的交流互鑒,促進了各教派、團體之間的和諧共處。同時,與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故宮博物院、清華大學漢藏佛教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開展學術會議、研討交流及合作,如在佛教典籍的整理、修復、保護、研究等方面,不斷深化學術層面的互動與互助,有助于快速、深入地推進教理教義、宗教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為藏傳佛教中國化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來源:微言宗教微信公眾號,原載于《中國宗教》雜志2024年第11期,作者郝鳳鳳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民族宗教理論教研室講師)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