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夏天,在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的新生堆里,一個身材挺拔、性格靦腆的藏族青年,即將步入自己心目中的藝術殿堂,眼里充滿了喜悅,甚至流露出一絲不可置信。
2024年的夏天,在西藏美術館往來的人群中,一位兩鬢斑白、目光慈祥的藏族老人,在個人畫展的現場,眼里不僅有夢想實現的喜悅,更多的是自己對油畫持久而熱烈的愛。
這位老人便是西藏第一代藏族油畫家——次仁多吉。作為西藏第一代藏族油畫家,次仁多吉是西藏民主改革后成長起來的本土藝術家,他不僅接受了國內現代學院美術的專業教育,還遠渡重洋,前往歐美進行交流學習。他的作品不僅追求獨特的藝術效果,更傳遞出一種深沉而真摯的人文關懷。
圖為次仁多吉與自己的作品合影。
初綻光芒:夢想起航只為熱愛
“我小時候很愛臨摹人物肖像,老師和同學們的一句‘畫得真像啊’,能鼓勵我很久,還記得當時我最愛臨摹的是雷鋒畫像,漸漸地我成為學校里‘畫雷鋒專業戶’,大家都會來找我畫雷鋒”。
次仁多吉1949年出生于拉薩。從小他對繪畫就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在中學時期便已顯露出非凡的天賦,尤其在色彩的捕捉上獨具慧眼。
圖為首屆西藏業余美術班學員交談。
然而,次仁多吉學習繪畫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小時候父親不在身邊,母親身體不好,家里的情況比較困窘,那個時候繪畫就是我短暫逃離現實世界的一個出口”。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生活和心理壓力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少年次仁多吉身上。
圖為次仁多吉(左一)與同事在西藏自治區歌舞團設計舞臺布景。
“為了畫畫,再多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熱愛可抵萬難,時光悄然更迭,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少年次仁多吉快速成長。
人生轉折點出現在1972年。當時西藏自治區歌舞團急需美工,23歲的次仁多吉因善于繪畫得到了工作機會,成為一名舞臺美術設計師,這一干就是40多年。
布景的設計與搭建、道具的籌備與運用、如何為舞臺演出創造出統一的藝術氛圍、如何讓觀眾更加沉浸其中……每每聊起舞臺美術,次仁多吉總會侃侃而談。他為舞蹈《央金瑪》所做的舞美設計還榮獲1987年布拉格國際舞美展覽“傳統與現代戲劇概念相結合榮譽獎”。
如果說從事舞臺美術工作是為了生活,那么油畫便是刻進次仁多吉靈魂里的熱愛,如果不是出自心底最澎湃的熱愛與激情,是無法支撐一個人50多年的繪畫生涯。
繽紛筆觸:色彩斑斕的旅程
1976年,次仁多吉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從一名業余美術愛好者逐步踏上正規且專業的繪畫學習之路。
“在上海戲劇學院的四年里,我結識了許多良師益友。”次仁多吉回憶,“特別是我的班主任姚振忠對我十分照顧,他也曾是一名年輕的援藏老師,老師的言行和對藝術的熱愛、執著,如同一盞明燈,始終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1984年,次仁多吉再次迎來了他藝術生涯上的重要時刻。那一年,中央美術學院在全國范圍內招收10人在油畫系深造,次仁多吉是其中之一。
“我一直接觸的是舞臺美術,剛開始在班上成績一般,而且畫人物比較吃力”。據次仁多吉回憶,與次仁多吉同年研修的大多是當時就在全國范圍內小有名氣的畫家,例如丁一林、劉小東等。
圖為次仁多吉(二排左二)與中央美院進修生學員合影。
但次仁多吉熱愛油畫,在中央美院的學習時光里,他不停地嘗試,除了日常的繪畫創作,還經常前往學校圖書館,鉆研不同的油畫風格流派,不斷更新藝術理念,更多地將自己的思考、情緒融入畫作當中。一遍遍練習、一次次突破,讓次仁多吉的繪畫技巧更加精進,用色更加大膽,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圖為次仁多吉在美國進行學術交流。
圖為次仁多吉(居中)在西班牙舉辦個人畫展。
此后,次仁多吉的畫作不斷斬獲國內外大大小小的獎項,還曾應邀在瑞典舉辦個人畫展,赴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及中國澳門多次參加美術展和學術交流,他的作品也在國內外深受好評。
圖為次仁多吉油畫作品《智慧的結晶》獲全國首屆少數民族美展佳作獎。
繪畫人生:見證生活見證自己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次仁多吉生于西藏、長于西藏,心里眼里都是對西藏這片土地和土地上所有人的熱愛。因為熱愛,他對每一幅作品都認真到極致;因為眷戀,他將這片土地的色彩刻畫在畫布上,將心中的西藏描繪得栩栩如生。
圖為次仁多吉在畫室作畫。
漫步于次仁多吉親自打造的繪畫世界,每一幅畫作都仿佛擁有了靈魂一樣,仿佛訴說著次仁多吉對油畫的熱愛和對西藏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國家一級美術師、西藏書畫院院長韓書力曾評價次仁多吉的畫作時說:“每次看到次仁多吉的作品,我總是下意識地聯想到自己未曾見過的火山、巖漿與泥石流的噴發和奔流。”
圖為次仁多吉油畫作品《野牦牛》。
在次仁多吉看來,西藏的風土人情為油畫創作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高原的陽光明亮而奪目,建筑也獨具特色且承載著古老的記憶,人物更是別具風情,這些都為次仁多吉的油畫創作提供了無盡的靈感。退休后,次仁多吉有了大把時間可以作畫,他用腳步丈量西藏的土地,用手中的畫筆捕捉著西藏的風土人情,每一處風景、每一個瞬間都在他的畫紙上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圖為次仁多吉水粉作品《林芝寫生》。
“父親雖然年齡大了,但是在寫生的時候,不顧一切攀高爬低,只為畫作能夠更加完美地呈現”。次仁多吉的女兒索朗白姆是一名三級美術師,日常也喜歡作畫。提到父親時,她說,父親對她最大的期望和影響就是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善良堅韌的人。在繪畫方面,父親更是不可或缺的導師,父親的引導對索朗白姆的藝術追求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家庭氛圍,藝術成為他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圖為次仁多吉油畫作品《仙足島夜景》。
“我現在年紀大了,我還想繼續用手中的畫筆見證生活,也見證自己。我相信,只要沉下心,永葆熱愛和堅守,用真情實感,一定能創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次仁多吉說。
圖為次仁多吉油畫作品《布達拉宮(系列二)》。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