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班瑪更珠,又名嚴永山,藏族,1979年生,藏學博士,現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3年10月27日下午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要著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要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據藏學研究的性質及其在黨的民族工作和西藏工作中的地位,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建設,為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服務,是我們的職責使命。
一、充分認識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對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進行了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目標指向。這次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提出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對我們做好黨的文化、民族、宗教工作,進一步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充分認識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踐行“兩個結合”,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內在要求;二是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進一步理解“四個共同”、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準確把握其中“四對關系”,增強各族人民“五個認同”的內在要求;三是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本質,闡述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以此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的內在要求。
二、藏學研究在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中的使命任務
當前和今后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西藏工作、藏學研究工作來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是一項基礎性課題,既具全面性,更有長期性,需要打牢基礎、穩步推進。作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藏學研究在當前構建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進程中肩負有自己的使命任務,應發揮好自己的學術作用。
首先要在藏學研究“三大體系”建設上下功夫。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藏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學科建設本身的需要,學術評價的需要,培養人才的需要,也是服務黨和國家涉藏工作大局的需要,對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需要,更好實現“兩個結合”的需要。因此在扎實調研、科學分析、系統論證的基礎上,整合全國藏學研究力量,全力構建藏學研究“三大體系”,可以為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發揮藏學研究的作用。
其次應在作用發揮上有作為。新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涉及學科多、范圍廣,體系龐大,結構嚴密,內容豐富,作為其中一支重要力量,藏學研究在加快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形成方面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當前我國所存藏文文獻的數量僅次于漢文文獻,可謂汗牛充棟,其中有大量反映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歷史的記載,有待于我們去挖掘。中國藏學界長期以來關于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與全國各族同胞和同為一家、歷代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關系的研究等,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理論體系的建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圍繞西藏歷史法律地位、社會經濟發展、傳統文化保護等展開的成果轉化和內外宣工作,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學話語體系的集中體現。
最后需在成果轉化上求突破。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藏學研究在涉藏歷史、宗教、文化、藝術、社會研究等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積累了大量基礎研究資料,形成了大量專題研究成果,形成了專業學術隊伍。在加快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形成過程中,藏學研究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注重成果轉化,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為中心,加快對原有史料和成果的轉化和闡釋力度,挖掘相關史料,推動相關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
三、以西藏歷史文化史料搜集、整理與研究工作助力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建設
關于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和理論體系,其中史料體系是一個新的提法,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三大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需要我們藏學研究工作者認真領會、貫徹。
一是對史料體系要有準確的把握。一方面,這里的史料不僅僅是記載在紙上的文字,而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能夠反映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揭示中華民族共同體本質的所有素材,包括文獻、圖像、實物、口述,等等。另一方面,史料體系建設的關鍵,除了“史料”,還不能忽略“體系”,這些史料不應該是零散的、分割的,而應該是有聯系、有秩序、有規律的整體。因此,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的核心應該是兩個,其主題即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其標準就是中國自主。圍繞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建設,藏學界大有可為,也必有可為,青藏高原考古大發現,公元七世紀以來形成的金石銘文、寫卷簡牘、文獻典籍、文化藝術、口述傳統等,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加快形成的寶貴資源。
二是要加強對涉藏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的明確要求,進一步整合全國藏學研究力量,加大涉藏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工作,為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話語體系、理論體系打好基礎,應是藏學研究界接下來的一項重要任務。首先應進一步加強對涉藏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的普查、搶救和挖掘工作,充分發揮“藏學的根在中國”的根本優勢,組織力量、加大投入,全面搜集形式多樣的反映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事實的史料,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其次應組織專業力量加強對涉藏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的整理、出版、研究和轉化力度,鼓勵各學術團隊和出版機構整理、出版權威的涉藏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建議相關研究機構和高校圍繞涉藏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建設設置課題、專業,加強對相關史料的整理、翻譯、研究、闡釋和轉化工作,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從而切實發揮史料的作用,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服務。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