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藏歷史、考古、地理和文獻類研究的藏文成果相對比較豐富,在一些新的研究領域也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優秀成果,但與此同時,原有薄弱關節仍沒得到明顯的改善,以下分專題綜述:
一、歷史
(一)總論
本年度一些總論性質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地方史研究方面,比如達哇次仁(?????????????)的《堆布地區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國藏學》第2期)一文,對現屬尼泊爾的堆布地區的歷史文化進行了探討,指出該地早在古象雄王國和吐蕃王朝時期就歸屬于西藏,吐蕃王朝滅亡之后由拉達克王朝、貢塘王朝、雅孜王朝等等西藏地方割據政權依次管理,最終被廓爾喀侵占,變成現尼泊爾的一部分。從當地的歷史文化看,當地人皆為西藏阿里和衛藏人的后裔,當前仍然使用藏語、藏文,信仰藏傳佛教和苯教。
索南堅參(??????????????????)、瑪乃本(??????????)的《化隆十八吾具考》(???????????????????????????????????????????????????????????????????《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第3期)一文主要通過實地調研和民間口述材料,對青海化隆地區的十八吾具即十八族系的由來、演變與現在分布情況作了介紹。
根呷翁姆(???????????????)的《試論政教聯盟制度——以甘孜藏區為例》(???????????????????????????????????????????????——???????????????????????????????????《中國藏學》第3期)一文認為,甘孜地區和西藏不同,這里政治上各部分立,互不統屬;宗教上教派林立,各傳一法,因此不具備某一地方勢力和某一教派結合而成政教合一制度的土壤,基于甘孜地區特殊的政治和教派狀況,歷史上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政教聯盟制度,各部各派相互依存,直到清末改土歸流,這種制度才逐漸衰亡。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