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課題于2017年正式立項,該項目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以藏傳佛教文化現狀研究為主線,以“一帶一路”倡議所涉及的藏傳佛教文化帶為主要樣本對象,綜合應用多學科理論與視角,全面梳理藏傳佛教在國內、境外的傳播與發展現狀,深入摸索藏傳佛教在當代社會語境下的傳播與調試以及未來發展方向與路徑,積極探討藏傳佛教在轉型過程中的發展模式,充分調動藏傳佛教在國家軟實力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為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提供智力支撐。
為進一步推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受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項目首席專家鄭堆研究員委托,由西南民族大學萬果教授擔任組長的課題調研組一行5人,于2022年7月7日至8月7日前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和海東市進行實地調研。在為期一個月的調研中,課題組實地考察藏傳佛教格魯派、寧瑪派、覺囊派14座寺院,召開現場座談會14場、學術研討會1場,圍繞藏傳佛教如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如何服務于國家建設、如何在新形勢下保持健康發展等核心問題,與當地專家學者、宗教界人士、統戰部門領導及駐寺工作人員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
調研組在果洛州班瑪縣調研 姜凌志/攝
課題組認為,通過現場走訪,在藏傳佛教學經制度的完善與實踐、藏傳佛教在文化領域中的轉型與適應方面,各教派寺院自覺秉承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以各教派傳統學修體系為主,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教派的學修經驗,各美其美,不斷加強佛學修養,主動參與當地文化建設,充分發揚“慈悲為懷,感恩惜福”的佛教文化精神,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學經制度建設方面,以阿壩州馬爾康市昌列寺、果洛州久治縣白玉寺和班瑪縣果芒寺、海南州香赤寺為代表的寧瑪派寺院,在充分繼承傳統寧瑪派修學體系的基礎上,博采眾長,積極借鑒學習其他教派的學經制度,在將因明學、中觀學等藏傳佛教“精品課程”作為必修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和適度改革學經年限,以適應中青年學僧。
在海南州貴德縣都秀寺,調研組發現,該寺在以甘肅拉卜楞寺學經制度為主體的同時,大力弘揚佛教和諧包容精神,狠抓僧人戒律,倡導“以戒為師”,嚴格管理寺院。近年來,都秀寺因戒律森嚴,教風良好,多次被評為省州縣“和諧寺廟”。
果洛州瑪沁縣拉加寺延續西藏色拉寺和甘肅拉卜楞寺學經體系,兼具顯宗與密宗傳承,形成了較為完備、穩定且長達25年的學經制度。在寺院學經院,課題組觀摩了教學現場,認真聽取介紹,真切感受到學僧們刻苦認真的精神。
海南州同德縣的石藏寺歷史悠久,傳統深厚,一直以來遵循格魯派寺院傳統“五部大論”的學修體系,聞思修并重,清規戒律守持良好,寺院雖地處“三州交界”的偏遠地帶,交通不便,但學修體系比較完備,除了傳統“五部大論”學習以外,還非常重視傳統大小“五明”知識的學習,提倡學僧學習文化知識,尊重個性培養,學有專長,鼓勵僧人考取傳統學位。
在黃南州同仁市隆務寺,調研組先后召開兩場座談會,與民管會及統戰部門共同探討該寺學經制度情況,現隆務寺設有顯宗、密宗和時輪三大學院,設置有學制各為2年的13個年級,系統學習經律論“三藏”。
在果洛州班瑪縣阿什羌寺,調研組重點考察了該寺在學修方面的調試。阿什羌寺雖以覺囊派修習傳統為主,但也兼顧寧瑪派修行法門,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本教派的學修內容。
調研組在黃南州同仁市統戰部召開座談會 姜凌志/攝
調研組在海南州同德縣香赤寺調研 姜凌志/攝
調研組在海南州貴德縣都秀寺調研 德吉草/攝
調研組在果洛州瑪沁縣拉加寺學經院觀摩 姜凌志/攝
調研組在黃南州同仁市隆務寺召開座談會 姜凌志/攝
在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方面,通過此次調研,調研組認為,以寺院為主體的藏傳佛教正在積極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努力通過自我調適與轉型,不斷實現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四川藏語佛學院阿壩分院的座談會上,佛學院院長達扎·尕讓托布旦拉西降措活佛列舉薩迦班智達、十世班禪大師等高僧大德的事跡,回顧藏傳佛教在民族宗教文化間進行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表達了僧眾團體在國富民強的當下,愿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參與宗教文化對話、投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實踐的愿望。
果洛州班瑪縣果芒寺、阿什羌寺等寺院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積極協調成立格薩爾民間藏戲團,致力于傳承格薩爾藏戲文化、推動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阿什羌寺還每年定期舉辦免費漢語培訓班,邀請志愿者為當地村民免費教授國家通用語言,為當地村民的對外交往與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
海南州同德縣石藏寺僧眾大多精通蒙藏文化習俗,是一座民族團結,文化融合的寺院,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便利的宗教服務,而且僧眾團結持戒守法,樹立了良好的僧人形象。
調研組在四川藏語佛學院阿壩分院調研 姜凌志/攝
調研組在果洛州班瑪縣果芒寺召開座談會 姜凌志/攝
調研組在果洛州班瑪縣阿什羌寺召開座談會 姜凌志/攝
調研組在海南州同德縣石藏寺調研 姜凌志/攝
在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方面,阿壩州馬爾康市昌列寺昌列寺投入人力物力,對寺藏文物古籍進行科學修復整理,推動實現文獻數字化建設,倡導資源共享。阿壩縣各莫寺博物館展示了大量藏文化精品,為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與交流提供寶貴平臺。
在服務信眾方面,昌列寺表現出積極主動的轉型態勢,引導信眾將佛教教義與愛國、感恩、惜福教育緊密結合,踐行藏傳佛教愛國愛教的傳統;果洛州達日縣查郎寺作為果洛草原上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既是民族交往、民族團結的見證,也為開展愛國主義紅色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調研組在阿壩州馬爾康市昌列寺調研 姜凌志/攝
調研組在果洛州達日縣查郎寺調研 姜凌志/攝
調研期間,調研組還在西寧市宏覺寺召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京藏古道》專家座談會,與來自青海民族大學、青海師范大學、青海省社科院、青海人民出版社、青海省因明學會等單位的10余名專家學者進行交流。西寧市宏覺寺是歷代班禪大師愛國愛教、護國利民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漢藏滿蒙等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場所,也是青海省委統戰部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點,以及省、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在宏覺寺舉辦座談會,既契合課題研究主題,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就“京藏古道”的歷史意義,以及為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起的重要作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調研組在西寧市弘覺寺調研 德吉草/攝
《京藏古道》專家座談會在西寧市弘覺寺召開 弘覺寺供圖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組還走訪了四川、青海涉藏州縣的統戰和民宗部門并召開座談會。基層統戰和民宗部門工作是連接政府管理部門與寺院的紐帶,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是團結廣大宗教界人士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保障。調研組深入實際了解了基層統戰和民宗工作情況,為做好課題研究提供了重要幫助。
調研組在果洛州久治縣調研 姜凌志/攝
調研組在阿壩州阿壩縣民宗局調研 姜凌志/攝
調研組在果洛州久治縣白玉寺召開座談會 姜凌志/攝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