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口與健康
高利偉、徐增讓等人的《西藏農村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及膳食營養特征分析》(《資源科學》第1期)一文,認為雖然西藏農村居民膳食結構有所改善,但是其消費結構仍需完善,食物消費仍以本地消費為主,未來在加強西藏農村居民營養干預中,應該增加市場肉蛋奶等多種類食物供應量,擴大西藏農村地區食物的可達性,尤其是牧區,充分挖掘市場在當地農村居民膳食結構改善中所發揮的作用。
敖俊梅、次旦央吉的《西藏籍藏族大學生就業準備狀況調查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第2期)一文,認為西藏籍藏族大學生已形成主動就業意識并展開積極就業準備,但存在擇業取向相對單一、就業準備不充分、就業競爭力欠佳等問題。究其成因在于就業扶持措施的雙重社會效應、社會文化適應狀況影響就業資本的獲得、高等教育結構性失衡間接影響就業競爭力、高校教育過程中不平等對就業準備和能力的重要影響。
景芳、王士勇等人的《青海地區藏族民營企業家群體的形成與特點》(《中國民族學》第1期)一文,分析了青藏地區藏族民營企業家群體的形成及其不同于發達地區企業家群體的顯著特點,特點包括受教育程度不同導致企業家人力資本的差異;產品單一且具有鮮明的藏文化特征;企業家“大權在握”,企業制度競爭力弱;市場開拓能力普遍不強;落后的生產力決定著企業家群體較低的社會流動率;企業家群體的社會關系折射出體制機制的弊端;藏族民營企業家群體是有著虔誠宗教信仰的群體。
馬得汶的《西部民族地區患者擇醫的文化因素探析——基于青海省藏醫院的醫學人類學調查》(《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第1期)一文,認為著眼藏族宗教民俗對患者擇醫的重要影響,可以加深對藏族醫療文化及地方實踐的理解。藏族患者的擇醫行為就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通過藏族患者擇醫文化因素及其個體間差異表現的深入分析,對揭示西部少數民族醫療文化與疾病治療的互動、患者的疾病認知與行動邏輯以及對民族地區醫患關系的認識和改善都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