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防治技術
趙新全等的《三江源區草地生態恢復及可持續管理技術創新和應用》(《青??萍肌返?期)一文,提出系統研發和集成退化草地生態恢復重建技術應當以植被恢復為主線,以生態—生產—生活系統集成為核心內容,科學認知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對草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及其響應。
韓波等的《三江源區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遙感反演模型研究》(《環境科學研究》第1期)一文,基于2006—2014年7—8月三江源區高寒草地70個采樣點地上生物量數據與同期MODIS-NDVI和MODIS-EVI數據,分析三江源區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時空格局。結果表明:基于EVI建立的乘冪模型對三江源區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擬合效果最好,其判定系數最大;2005—2014年三江源區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間特征基本一致,總體表現為從東南到西北逐漸減少的變化趨勢,這與該區域的降水量、氣溫、海拔和植被類型等因素有關;2005—2014年三江源區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平均值為169.25t/a,最高值為2010年、最低值為2008年;年際變化趨勢表現為2005—2008年逐年下降、2008—2014年則在波動中逐年有所上升。
侯偉等的《西藏天保工程區森林撫育技術探討》(《林業建設》第3期)一文,根據西藏天保工程區森林撫育實施情況,分析天保工程區森林撫育技術。結果表明:天保工程區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修枝、割灌除草、衛生伐、補植、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疏伐、定株等措施;天保工程區撫育地塊坡度相對陡,施工困難,不宜采用機械,而要以人工實施森林撫育工作為主。
閆莉等的《玉樹州三江源區水資源三維電子沙盤技術與架構》(《中國水利》第17期)一文,基于現代信息處理及軟件平臺構建技術,分析玉樹州三江源區水資源。結果表明:玉樹州三江源區水資源三維電子沙盤系統,應當包括系統集數據管理、信息展示、空間分析、可視化模擬仿真、業務管理、輔助決策等功能。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