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俗文化
張淑萍的《巫術干預與生殖崇拜——白馬藏族十字三角服飾紋探源》(《西藏研究》第4期)一文,從巫術干預下的十字紋之流變、白馬藏族與十字紋、生殖崇拜下的三角紋之流變、白馬藏族與三角紋四個方面對白馬藏族十字三角服飾紋進行了探討分析,指出白馬藏族女性百褶衣背部的經典紋飾——四個端頭各頂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十字紋,其原型為火崇拜與太陽崇拜的合一,是巫術法器的符號之一,三角紋是生育神祇魚紋的最簡化圖案。十字紋與三角紋組合,形成該民族融巫術干預與生殖崇拜為一體的巫術靈物,將巫術靈物背在女性身上,是希冀她們無時無刻不在生育神祇的保護之中,護佑其多孕、多產。
張冀震、李曉麗的《西藏民居文化研究——基于西藏四種經濟形態民居民俗的調查》(《青海民族研究》第1期)一文,針對西藏地區四種經濟形態區:農區、半農半牧區、半林半農區、牧區,分別以山南昌珠村、拉薩堆龍德慶縣加木村、林芝八一鎮巴結村、那曲安多縣祖鄉為例,對這四種經濟形態區的民居民俗進行詳細的描述與分析,并從宗教文化、生態環境、社會與經濟文化、藏族審美觀幾個維度對西藏民居文化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郝凌云、賈文毓的《基于GIS的西藏自治區地名文化景觀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3期)一文,采用分類統計法和GIS技術對西藏自治區2171個地名進行了分析,對西藏自治區各行政級別的地名文化景觀特征與成因進行研究,揭示地名命名規律,對研究西藏的歷史與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文章認為,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地反映了西藏自治區的自然類和人文類地名景觀的特征,反映地形、方位和動物的地名與當地的地形地貌、文化特征和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吻合性,而人文類的地名可以從地名景觀上反映當地的文化特征。
馬知遠、蹇莉的《民俗文化保護與發展的辨證分析——以川甘白馬藏族地區為例》(《中華文化論壇》第4期)一文,以川甘白馬藏族地區為例,從民俗保留與文化變革的對立統一、非遺記憶與生活傳承的保護舉措、市場開發與民俗為本的發展理念三個方面,探討了民俗文化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系。文章認為,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進程中,不排斥正常的民俗變遷與變化,但要盡量保留完整的優秀民俗文化體系,民俗文化的資源化、商品化必須以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為前提。
張月恒的《分析西藏民俗文化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林芝地區八一鎮為例》(《旅游縱覽》行業版第4期)一文,以林芝地區八一鎮為例,在介紹民俗文化旅游內涵、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分析了八一鎮現狀與發展條件,指出了八一鎮旅游業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強調民族文化保護、突出當地工布特色、思考和周邊環境的配合、對旅游項目的建設保持謹慎、制定政策和法規、培養公眾意識、有效的提高規劃管理水平等八個方面提出了八一鎮旅游城鎮開發規劃的具體措施。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