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現代文化
阿貴、達瓦的《藏文文獻典籍傳承、保護及其數字化現狀綜述》(《西藏研究》第4期)一文,根據文獻記載,系統地考察、梳理了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文獻收藏機構,高校研究機構的圖書館、資料室及寺院等收藏的藏文文獻典籍的數量和種類,以及傳承、保護和數字化加工情況,分析了以西藏大學為主的國內藏文文獻數字化工作的受眾面及其所發揮的作用,并從藏文文獻數字化加工現有成果使用率的角度,探討了民族文獻數字化工作的建設前景及對相關學科的發展、人才培養等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方曉玲的《拉薩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西藏發展論壇》第2期)一文,在對拉薩市轄區內三個以農業為主鄉村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拉薩現有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視度不夠、主體認識模糊、缺乏組織機制化及形式多樣化、對傳統與現代辯證關系認識不足等問題,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新農村文化建設方向、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鄉村文化站點發揮實質性作用、保護與開發農村傳統文化資源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魏偉、萬彬、夏俊楠的《西藏歷史文化名城空間要素的文化價值與保護》(《規劃師》第3期)一文,以拉薩、日喀則、江孜三座西藏歷史文化名城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西藏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邊界、城市分區、城市街道三個空間要素,探討了空間要素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及文化價值,城市邊界的文化價值—生態倫理和社會倫理、城市分區的文化價值——宇宙觀的變遷、城市街道空間的文化價值——宇宙觀的二重表達,并結合西藏歷史文化名城空間保護現狀,提出整體保護“雙極”格局、控制建筑高度及制定“豎向紫線”、保護山水格局及外圍轉經道、保護傳統建筑格局的規劃策略。文章指出,只有讓西藏歷史文化名城的空間要素得以保存,西藏的傳統思想文化的延續才有了實質性的載體,寶貴的歷史財富才不會被現代化建設浪潮所湮沒。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