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典文學研究
恰嘎旦正的《論噶丹頗章時期的小說創作及其主要經驗》(???????????????? ????????????????????????????????????????????????????????????????????????????????????《中國藏學》第3期)一文,提到在噶丹頗章時期藏族地區古代小說體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并豐富了當時藏族社會的文化生活,但這些作品是如何創作方面做研究的相對較少。因此,作者運用文學理論和文學比較方法從不同角度對作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這些文學作品大多是《佛本生傳》等古印度諸多故事和當時藏族社會生活中所見所聞適當結合而成的觀點。比如,《諾桑王子》是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由后藏頂青次仁旺堆創作的,其故事原型來自大藏經《甘珠爾》律部的《諾桑王本生傳》,原型故事中描述了諾桑王歷時12年的祭祀經歷,而《諾桑王子》中卻對諾桑王子為了消除貧困進行布施一筆帶過;原型故事中描述大咒師時只提了他是個持咒者,而《諾桑王子》中大咒師的能力方面多有細節描述。且作者對《赤美更登》《頓月頓珠》等與原型故事進行了比較。此外,作者通過比較研究發現,如《勛努達美的故事》(????????????????????????????)、《智恩達哇的傳奇》(????????????????????????????????)等部分故事均是按《佛本生傳》的框架和人物形象創作的。本文作者通過這些作品歸納了六種小說創作經驗,比如,通過大量閱讀主題相關的傳記書籍和故事,創作成適應所處社會生活的作品;參考或運用其他民族的故事時,在創作過程中將其加工成符合本民族的社會生活、習俗、心理、人生觀、審美觀等的作品,突出其民族特點;通過再創作將其加工成符合讀者的閱讀需求和習慣的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時可參考相關故事并加以靈活運用;等等。
多杰的《淺談藏族〈茶酒仙女經〉的藝術特點》(???????? ???????????????????????????????????????????????????????????????《安多研究》第13輯)一文,依據《頗羅鼐傳》和《東噶藏學大辭典》,以及古今文人的研究成果和民間傳說,認為懸而未決的《茶酒仙女經》作者是笨仲巴次旦益西,其出生于日喀則地區。認為該作品有以下藝術特點:一是通過茶酒之間的爭論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二是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別具一格;三是引用諸多諺語和神話引人入勝;四是以詩文雜體形式的寫法賦予作品特殊的藝術感染力。最后,作者認為此作品是作家文學和民間文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部虛擬文學作品,并且引證了當時虛擬文學作品的創作方法趨于成熟并獨立的現象。
同類文章還有昆·貢保加的《略談吐蕃分裂時期道歌的發展歷史及特點》(??????????????????? ?????????????????????????????????????????????????????????????????《安多研究》第13輯)。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