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特色產業研究
王天津、王天蘭主編的《西藏特色經濟發展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書,認為農牧業、礦采選業和旅游業是西藏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彼此間形成了相互關聯、支持的商業性共贏。農牧業是西藏社會經濟的基礎;西藏的礦業資源豐富,潛力雄厚,是國家礦業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可支持農牧民脫貧致富;旅游業作為西藏特色產業發展迅速。全書共兩卷,上卷為“西藏農牧業和礦采選業卷”,主要內容包括西藏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農牧業特色優勢與面臨的挑戰、農牧業現代化發展之路、創建西藏區域碳匯功能區、高原礦業的發展現狀及差距、加快國家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下卷為“西藏旅游業卷”,主要內容包括西藏旅游業開發弱項分析、順應市場規律經營西藏旅游業、西藏旅游業要素重構、西藏特色農牧業、旅游業和礦業的協調共進。
路云閣、李春霖等人的《西藏東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狀況及其評價》(《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第 3期)一文,認為西藏東部地區存在礦山開發利用狀況需進一步改善、違法開采現象普遍、礦產資源規劃執行率有待提高以及違法礦山開采現象等問題。礦產資源開發強度大、較大的地區集中分布在墨竹工卡、林周和江達等 7個縣級單元。
王健的《基于鉆石模型下藏族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貴州民族研究》第 1期)一文,總結出藏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相關經驗,并為構建民族文化創意產業以及提高產業競爭力提出創造品牌、改革制度和優化管理等相關建議。
劉玉皚、趙鵬等人的《西藏樟木口岸邊境貿易發展情況調查》(《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第 2期)一文,認為應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與 4·25地震后樟木重建為契機,克服樟木口岸邊境貿易在貿易行為、交易結算、基礎設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促進樟木口岸發展,將對地方經濟、中國與南亞國家的經濟交往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倉姆啦的《拉薩地區藏族民間手工藝發展現狀調研》(《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 4期)一文,認為拉薩民間手工藝傳承主要依托兩大平臺:一是通過公辦教育機構培育學生進行手工藝傳承;二是通過私營企業培訓進行傳承。提出拉薩藏族民間手工藝發展需要創新設計理念,注重圖案與樣式更新,融合當代多元審美并重視引入環保材料。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