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經濟發展回顧
楊軍財的《西藏生態保護及產業發展的成就和意義》(《中國藏學》第 4期)一文,認為西藏在生態保護和生態、特色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實現西藏經濟模式、結構轉型方面邁出了可貴的一步。為扭轉脆弱的高原生態環境做了基礎性的工作,具有把西藏建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意義。
申苗鋒的《近十年來西藏農牧區公共產品供給研究述評》(《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 5期)一文,對近十年公共產品供給的現狀、特殊性、機制、效率、模式等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分析,認為該領域研究成果大多形成時間比較早,實證研究滯后于理論研究,區外學者研究成果少但水平較高,而區內學者研究成果多但水平普遍較低。
李國政的《論西藏工業化道路的階段與特征:嵌入、模仿、回潮與內生發展》(《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第 1期)一文,認為和平解放后西藏工業化經歷了四個階段,即移植與嵌入(1951—1965年)、模仿與追趕階段(1965—1980年)、回潮與反思階段(1980—2006年)、內生與創新階段(2006年至今)。提出西藏工業化必須采取符合自身稟賦優勢的發展戰略,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提升自我發展能力,走出一條特色發展道路。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