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區域經濟研究
2011年區域經濟研究的特點,首先,在研究對象方面,對西藏與對四川、青海、甘肅藏區的研究平分秋色;其次,在研究內容上更加重視地區貧困以及藏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問題。
曹洪民、王小林等人的《特殊類型貧困地區多維貧困測量及干預——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案例》(中國農業出版社)一書,通過在村莊、農戶和宗教場所獲得的大量一手調查數據,從多方面對阿壩州的農村貧困現狀進行了客觀分析評估,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全書共分為九部分,主要內容包括“阿壩州多維貧困與扶貧開發:村莊和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特殊議題:開放宗教場所調查數據分析”;“村干部和駐村干部對多維貧困與扶貧開發工作的思考”;“扶貧開發的具體途徑:村莊和開放宗教場所案例”等。
王超、張玉玲的《甘南州民營經濟發展研究》(民族出版社)一書,共分八章,分別從民營經濟概述,甘南州及其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況、發展環境、公司治理、人力資源、融資、產業選擇、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對甘南州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
羅絨戰堆、樊毅斌的《西藏與內地區域發展成本差異比較》(《財經科學》第10期)一文認為,西藏與整個內地以及內地的東中西三大地帶、七大經濟區的發展成本存在顯著差異,通過三種計算方法計量出的西藏經濟發展成本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異具有一致性,但不同計算方法下不同產業的發展成本及其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異較大。
陳立明的《興邊富民行動與西藏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4期)一文,主要從政府政策措施、社會經濟與民族教育發展、交通通訊發展、文化衛生發展、安居工程等方面,重點探討西藏邊疆民族地區人口較少民族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鐘海燕的《中國藏區經濟穩定與經濟發展》(《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2期)一文,分析了影響藏區穩定和諧的經濟問題及原因,并提出提高藏區群眾生活水平、加大藏區扶貧力度和經濟扶持力度、加強藏區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藏區生態經濟補償機制等建議。
朱永梅、陳金龍的《非均衡模式下藏區發展的問題與對策》(《安徽農業科學》第24期)一文,針對當前藏區存在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藏區居民人均收入相對較低、就業困難等問題,提出需要采取包容性增長策略,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增加文化建設投入,推動藏區文化的演進,保障藏區和諧穩定。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