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城鄉居民收入與扶貧研究
西藏農牧民增收與扶貧問題歷來是西藏經濟研究領域的重點。2011年,該領域的研究成果既有宏觀的數據分析,也有微觀的案例研究,既有理論性思考,也有先進研究方法的運用,既有現實問題研究,也有預測性研究,形成了較好的學術研究局面。
王娟麗的《西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變動趨勢分析》(《經濟研究導刊》第36期)一文,對比分析西藏城鄉居民絕對收入差距、相對收入差距以及在此期間所呈現出的特征,運用時間序列分析法與趨勢外推法對未來十多年西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行預測,得出結論認為,西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將影響西藏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的穩定、西藏統籌城鄉發展的進程以及小康西藏目標的實現與和諧西藏的建設。
蘇發祥、王媛的《從現金收入初探拉薩郊縣農民的經濟生活現狀——以堆龍德慶縣那嘎村和林周二村為例》(《中國藏學》第2期)一文,探討了目前西藏拉薩郊縣農民經濟生活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旨在呼吁學界在推進西藏城鎮研究的同時,關注拉薩遠郊村落,乃至西藏偏遠農村人們的生活狀況。
李繼剛、毛陽海的《西藏農牧區扶貧攻堅的思考——基于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視角》(《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第6期)一文,認為西藏農牧民貧困問題一方面是由于農牧業增長受到制約,非正式約束不適應市場化要求,人力資本低下,不能有效流轉;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扶貧效率不高,各參與集團存在利益沖突,貧困人口處于弱勢無權地位。因此,開展農牧區扶貧工作必須將重點放在提高人力資本、建立符合實際的扶貧載體以及建立激勵機制協調各參與主體的利益等方面。
藍紅星的《新時期西藏扶貧開發的探索》(《安徽農業科學》第9期)一文,主要分析了當前西藏自治區的整鄉推進扶貧開發、特色產業扶貧開發、黨政機關定點扶貧開發、小少民族扶貧開發、邊境地區扶貧開發五大扶貧實踐,對相關扶貧開發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總結。
王嵐、吳蓉等人的《四川藏區牧民由“定居”轉為“安居”的幾個問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1期)一文,就如何讓牧民定居后增收致富,提出了加強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的建設,發展鄉村旅游業,推動建設牧民新村,開展就業培訓,發展特色畜牧業,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建議。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