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于黨和國家治藏具體措施的研究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是西藏經濟、文化、政治、社會領域不斷向現代化演進的歷史過程。在此,藏學界還從民族語言政策、文化傳媒、民族教育事業、文學藝術、出版行業等不同層面和具體領域,全面梳理和充分引證了和平解放60年來黨和國家的治藏具體措施及其成績。
珠康土登克珠在《回顧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宗教工作所取得的成績》(《西藏佛教》藏文版第2期)中闡述了從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所制定和實施的各項宗教政策為廣大宗教人士信仰宗教和從事宗教活動帶來的極大自由和便利,并通過不同教派和宗教人士的合法權益的保障、國家對宗教事業的大力投入和扶持、愛國愛教人士的培養、宗教場所和活動的全面恢復重建、活佛認定程序的制定和落實、寺廟管理長效機制等不同方面,全面論述了西藏和平解放以來西藏宗教工作所取得的成績。
格桑益西的《不斷完善的黨的民族語言政策及其在西藏的實踐》(《西藏研究》藏文版第2期)一文在論述藏語言及其功能、逐漸完善的黨的民族語言政策的落實狀況的基礎上,從落實一系列法規和語言政策、充分保障藏語言在西藏社會中的使用兩個方面闡述了黨的民族語言政策的正確性及其在藏區社會中的落實情況與積極影響。
單增曲杰的《西藏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一文闡述了西藏和平解放以來西藏各級各類學校的創辦和發展歷程,較詳細地介紹了各所學校學生的數量和生源、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學校規模和專業內容等,從而向外界展示了西藏教育事業的輝煌成就和美好前景。
索朗的《〈西藏日報〉之發展歷程》(《雪域文化》藏文版第3期)結合作者本人從事記者職業的實際經驗,較全面地回顧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以來,西藏報刊事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和發展,具體從《西藏日報》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和人員隊伍的建立和發展等多方面詳細闡述了《西藏日報》在這60年巨變中的發展歷程。同時還系統介紹了《西藏日報》以宣傳黨和國家政策、全面真實記錄西藏各族群眾的實際生活等為內容的社會功能,為讀者展示了嚴格講求黨性原則、擁有專業化的新聞工作隊伍、帶有濃厚民族特色的高原第一報刊的特點和發展。
云旦卓瑪的《60年的豐碩成果——記昌都和林芝兩地文化事業的發展》(《雪域文化》藏文版第3期)在實地調研昌都和林芝兩地文化事業發展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列舉和比較等方法,從文化設施和文化發展硬件建設日漸完善、文化遺產得到空前保護和地區文化影響力持續增強、文化活動豐富和群眾文化生活得到進一步充實、強化文化隊伍建設和文化人員基礎得到了鞏固等四個方面闡述了60年來昌都和林芝等地文化事業的發展狀況。
扎巴的《藏族當代文學發展60周年之際的思考》(《中國藏學》藏文版第2期)一文通過總結和說明藏族當代文學發展60周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當前藏族當代文學隊伍力量、文學評論和文學教學等現狀,對今后進一步發展藏族當代文學提出了三個希望和建議:一要充分借鑒和學習國外有關文學理論,學以致用;二要學習國外文學理論時務必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三要充分發揮和利用藏族本土作家的創新思維和治學基礎,力爭創造藏族自己的文學理論。
普日科在《藏文出版事業的黃金時代——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結合作者本人從事藏文出版業37年的切身體會和工作經驗,以部分重點藏文出版物為例,充分論證了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藏文出版業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并認為當前是藏文出版事業的黃金時期。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