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宗教研究在以往的基礎上,研究成果在量上顯示出進一步上升的態勢,同時在研究領域方面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和新視野,學術論文的發表與學術專著的出版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藏傳佛教的文獻典籍研究依然延續其強勁勢頭,占據著宗教研究領域的焦點地位,與之相比,因明研究經歷了前幾年的活躍之后,今年變得銷聲匿跡。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的藏傳佛教的現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經歷了上一年的沉寂以后,強勢回歸,研究成果和研究視野以及理論方法等方面均出現了可喜的開拓創新的局面。
一、現實問題的研究
宗教的現實問題研究,是宗教研究尤其是藏傳佛教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今年,無論從量上,還是從質上看,有關宗教現實問題的研究都呈現出強勢回歸的局面,改變了去年在整個研究領域中處于弱勢的狀況。主要的視野切入點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以歷史的縱向的角度探討宗教的現實問題,二是當今社會中對宗教的現實功能方面的研究論述,其中后者的分量比較重。
畢華在其《關于政教合一制度廢除后藏傳佛教生存發展問題的思考》(《中國藏學》第S2期)一文中,試圖從多層面分析政教合一制度廢除后藏傳佛教的生存發展問題,提出當代藏傳佛教要徹底清除政教合一制度的殘余,必須進行必要的改革的建議。另外,華熱·多杰在《試析寺院社會化管理及其得失——以青海省推動藏傳佛教寺院社會管理之實踐為例》(《青海民族研究》第2期)一文中認為,以往進行的寺院的社會化管理推行的情況功過參半,僧眾評說不一;據理論之,有利有弊,利大于弊。類似主題還有朱新林的《西藏宗教社區管理初探》(《西藏研究》第2期)。
除了宗教管理方面的研究之外,今年最大的研究收獲是宗教對現實社會所具有的功能方面的研究,各民族大學的學報上均發表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
楊建軍、耿獻偉、宋健的《體育視野下藏密文化對構建和諧西藏的意義》(《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第4期)一文認為,在現代體育視野下,藏密修持可視為藏族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體育的功能和價值。其中,健身價值和體育文化價值為和諧西藏社會建設提供了重要資源,具有現實意義。
范鵬的《宗教文明建設對甘肅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發展的影響》(《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現代中國社會宗教的文化屬性日益突出,而少數民族地區是宗教文化比重較大的區域,宗教文化是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構成的重要內容的觀點。另外,類似的主題還有藍李焰的《論藏傳佛教心理調節功能與災后心理危機干預》(《宗教學研究》第3期)、靳國勝的《宗教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及其法治化管理問題——以青海藏區的宗教與社會穩定關系為視角》(《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第6期)等。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