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教與民間宗教研究
苯教與民間宗教研究方面,今年依然延續著去年漢文成果減少的趨勢,其中民間宗教的研究顯得更為稀少。
苯教研究方面,才讓太繼去年發表關于苯教的研究成果之后,今年又有新的成果問世,即《吐蕃的苯教與〈世間總堆〉》(《中國藏學》第4期),文章通過對意大利亞非研究院藏《世間總堆》手抄本文獻的縝密分析和研究,認為這部手抄本系吐蕃王朝時期的文獻,其年代至少在公元8世紀之前。該文獻內容對“苯教”名稱的來源、對辛繞彌沃的歷史地位、對苯教的發源地、藏族先民與大自然的關系以及對吐蕃苯教的面貌等方面的了解和探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價值。
同美和娜么塔的《苯教寺院教育與管理——以岷江上游苯教寺院為例》(《中國藏學》第4期),在對家鄉長期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利用實地調查采訪、古藏文文獻資料解讀等方法,特別是通過對岷江上游苯教寺院的教育制度、課程內容、組織系統、制度條例等方面的研究,認為西藏苯教作為藏族的本土宗教,除了具有神學宗教的一般特點以外,還具有濃郁的民族區域性、民間大眾性等特點,因此,如果說藏族寺院教育是藏族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苯教寺院教育則是藏族傳統教育的源頭和最典型的代表。同美還有一項關于苯教研究的成果發表在《四川大學學報》上,即《多維視角下西藏本教的起源與發展》(《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第6期),文中認為要明確西藏苯教的起源與發展,不僅要重視吐蕃王朝或者更晚時期的資料,而且要更加廣泛地關注象雄王朝時期的所有資料,包括辛饒米奧切的子孫后代在內的其歷代追隨者以及相關人物、事件、寺廟、文物、教義、教規等等。只有從多學科、多角度觀察分析才能使我們研究的內容更加清晰。
阿旺加措的《苯教和藏傳佛教之關系概說》(《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4期)認為:藏傳佛教和苯教從形式到內容存在著很多相同之處,寺院建筑、僧人服飾、經文內容、法器應用、儀式儀軌大同小異。最明顯的區別也就是轉經的方向相反,苯教是逆時針,而佛教是順時針而已。那么佛苯之間到底存在著什么區別呢?筆者圍繞苯教對佛教的認同,佛教對苯教的態度,以及苯教與藏傳佛教諸教派之間的關系,認為原始的司巴苯教與佛教沒有多大關系,而雍仲苯教則是佛教的一個宗派。
另外,在苯教研究方面,今年出版了由才讓太主編的《苯教研究論文選集》(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本書是近幾年來苯教研究的學術論文的大集成,其中分為象雄文明、名稱和符號、苯教史、教義、儀軌、神袛、人物、文獻、寺院、苯教與佛教、苯教與巖畫、苯教與格薩爾、苯教與民間宗教、苯教與其他宗教、學術動態等內容。
民間宗教研究方面,尕藏加在《民間信仰與村落文明——以藏區神山崇拜為例》(《中國藏學》第4期)一文中,根據實地考察,認為以神山崇拜為主的民間信仰在當前藏族地區不僅具有廣泛性或普遍性,而且在廣大農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文章以神山崇拜為對象,通過個體、群體、性別和寺院四個角度,對神山崇拜為代表的民間信仰文化進行多層面、全方位的微觀描述和宏觀探討。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