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共有3部藏醫醫學史專著出版:西藏藏醫學院米瑪教授的《藏醫藥史論》(中國藏學出版社),通過參考、分析和研究大量的古籍資料,以及對西藏阿里、昌都、山南、拉薩、日喀則以及青海、四川等地的文化古跡進行實地考察,并尋訪西藏自治區內外知名史學家和著名藏醫藥專家,系統論述了從遠古到近代藏醫藥學形成與發展的歷史。拉毛吉的《藏醫歷史知識問答》(民族出版社)以問答的形式,對藏醫歷史相關知識進行了簡要介紹。湯杏林的《藏漢醫史比較研究》(九州出版社)對藏醫學和中醫學的發展歷史和淵源進行了對比研究。
醫學史方面的研究包括4篇藏文和5篇漢文論文。羅布頓珠的《帝瑪爾丹增彭措生平及其著作〈晶珠本草〉的研究》(《中國藏醫藥》第1期)一文,考證了《晶珠本草》的作者帝瑪爾丹增彭措的出生年份,闡述了與《晶珠本草》相關的部分疑點,并對《晶珠本草》全書的特點和內容進行了描述。端智的《從東方到西方——一個布里亞特藏醫世家的醫學傳播史》(《青海民族研究》第2期),詳細考證和介紹了19世紀俄羅斯布里亞特藏醫白瑪次成及其家族成員的百年藏醫傳播史,重現了藏醫學在近代傳播到歐洲各國,并在新的土地上開花結果的過程。張煜等的《唐宋時期中藏醫香熏療法的比較研究》(《中國傷殘醫學》第3期),對唐宋時期中醫和藏醫古籍所載香料、香方進行比較,總結了中醫和藏醫香熏療法的異同。另5篇論文為:桑杰才讓的《淺談藏醫藥酒的歷史及其療效》(《中國藏醫藥》第2期)、桑杰加等的《“董格托矯金”的身世及其醫術源自古印度的疑點解析》(《中國藏醫藥》第2期)、才讓南加的《放血療法的發展史》(《中國藏醫藥》第4期)、梓鐫的《略說唐代的藏醫典籍》(《文史雜志》第4期)和胡文忠等的《藏藥的發展歷史及研究進展》(《安徽農業科學》第20期)。
本年度還有一篇中國學者趙琪等以英文寫作的醫學史論文《Heated moxibustion and bloodletting in Tibetan medical literature of Dunhuang Heritage》,發表于被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收錄的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中國結合醫學雜志》第3期)上,該文介紹了敦煌出土的藏醫古籍文獻中記載的火灸和放血療法,證實在公元8世紀時藏醫外治法已達到很高水平,認為該時期藏醫與其他醫學(如中醫學)的深入交流促進了藏醫學的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