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藏醫藥事業發展現狀和政策研究的論文,共有11篇。
宏觀研究方面:唐劍等的《中國藏醫藥產業發展問題研究》(《貴州民族研究》第2期)論述了藏醫藥產業面臨的困難及問題,包括企業缺乏規模競爭優勢,經營方式粗放,藏藥制劑和使用標準不規范,市場監管水平不高等,提出構建企業戰略聯盟,建立藏藥材培植基地,構建現代營銷模式,建立健全內外部約束機制,實現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等多個建議以促進中國藏醫藥產業的科學發展。重慶大學劉文登的碩士學位論文《政府在民族醫藥事業發展中的作用研究》,運用文獻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并以新公共管理理論和多中心治理理論為基礎,分析了我國民族醫藥事業發展面臨的困難,以及政府在民族醫藥事業發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促進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建議。仁曾多杰的《藏藥現代化與藏藥發展淺談》(《中國藏醫藥》第1期)指出目前的藏藥現代化主要是對藏藥的有效成分或方劑中主要藥物的研究,忽視了藏醫藥理論,認為對藏藥的研究應基于藏藥性味、功能等傳統藏醫藥性理論。尕藏卓瑪的《藏藥事業發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國民族醫藥雜志》第5期),提出包括藏藥標準的科學化、規范化系統管理和提高藏藥質量等方面的問題。張學高《基于市場營銷視角下藏藥發展問題的思考》(《現代商業》第32期)通過市場營銷知識結合藏藥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藏藥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些學者就具體區域或領域藏醫藥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意見建議。索朗巴珠等的《我區藏醫醫療和藏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切入點》一文分析了當前西藏自治區藏醫工作面臨的困境、主要任務和發展趨勢,提出促進藏醫藥產業發展的若干建議;孫志蓉等的《四川平武白馬藏族醫藥的初步調查》(《中國中藥雜志》第23期),深入平武白馬藏族的4個民族鄉進行座談、訪問、現場調查,結合文獻資料的查閱對獲得的資料進行系統分類整理,研究發現該地區藥物資源豐富,風濕病、胃病、咽炎、外傷等為當地常見疾病,發病原因與當地氣候、飲食、生活習慣等有關,白馬人用藥具有就地取材、單味簡用的特色,擅長使用“冷水藥”和“鼻吸藥粉”等,但因受漢文化的影響,白馬藏族的文化正在逐漸消失,搶救白馬藏族醫藥已迫在眉睫。類似的論文還包括:吉敏全的《論基于AHP的青海中藏藥產業競爭力評價》(《科技和產業》第11期)、力毛措的《西藏藏醫藥事業發展現狀》(《中國藏學》第4期)、徐建祥的《阿壩州現代中藏藥產業發展模式和機制探索》(《技術與市場》第8期)、范維強的《南派藏藥醫院制劑開發與專利保護的策略》(《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第20期)等,分別綜述了藏醫藥的發展現狀,或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