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要素通常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和企業家才能四大類,2012年,此類研究中學者們較為關注人口發展、生產要素與經濟發展、國企發展等方面。
王娜的《西藏人口現狀與人口再生產轉型分析》(《西藏發展論壇》第4期)一文認為,和平解放后特別是1965年自治區成立以來,西藏醫療衛生條件極大改善,人口規模迅速擴大,人口素質大幅度提高。西藏人口正在加速實現由“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長”的傳統型模式向“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長”的現代型模式轉變,是西藏歷史上人口發展最快的重要階段。
畢彥禎等人的《西藏人口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旅游縱覽》行業版第1期)一文,針對目前西藏人口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應采取加快西藏地區經濟建設的步伐、提高人口素質、大力發展民族教育、加強對在職人員的培訓等措施,協調發展西藏地區教育、人口和經濟。
楊濤的《西藏藏族就業地位的調查研究——基于三個企業的調研》(《中國藏學》第4期)一文,采用2011年對拉薩市和林芝地區三個旅游相關企業就業情況的調查訪談,從企業中藏族就業數量和職務等級的視角,全面調查分析和探討了西藏藏族的就業地位和就業狀況。
羅科的《西藏民營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安徽農業科學》第3期)一文,總結出制約西藏民營經濟發展的五個主要因素,并提出改善生態環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落實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完善配套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高民營經濟從業人員素質,培養企業家隊伍的對策建議。
周喜革的《近二十年西藏國有企業發展研究綜述》(《西藏科技》第9期)一文,回顧了二十年來有關學者對西藏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進行的積極探索,認為近十年的研究力度明顯加強,成績顯著,但在研究方法和內容上還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問題。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