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因明學領域的專著和論文成果豐碩,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因明方面的6本圖書,其中之一是堪布更噶華爾丹嘉措著的《攝類學注釋》,該書對至尊贊門巴大師所著的《攝類學》作了比較詳細的注解,也是《攝類學》為初學法相理論者必修之讀本。其中之二是《量理竅門因明寶鬘論》,該書中對藏傳佛教五部大論之一《量論》作了詳盡的解釋,是佛教因明學要典,其中主要對人類認識規律、認識方法、思維邏輯、推理規則、語義哲學等進行了很好的闡述。其中之三是《因明學詞解》,該書中收錄藏傳因明學名詞術語近3000條,對每個詞語的概念、定義和運用,以及疑難之處等方面都作了解釋。其中之四是《玉囊·阿旺旦增因明論文集》,該書收錄了關于作者發表過的《藏傳因明發展、特點及其現狀》《關于九句因和因三相的邏輯問題探討》《陳那新因明學說》等藏漢文因明學方面的論文23篇。其中之五是《因明學概論》,該書主要介紹了藏傳因明學的四大內容,包括:小因明學,中因明學,認識與被認識,心和心支,邏輯推理學等。還有一本是《因明學入門》,該書是藏傳因明學概論性著作,講述了概念、范疇、因理、辯論等綜合知識。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因明入正理論釋》對藏譯本古印度因明學名著《因明入正理論》做了翔實的注解。西藏古籍出版社整理和出版了第七世噶瑪巴曲扎嘉措著的《因明學匯集》(上下)。
研究因明方面的論文也不少,其中次多的《淺談陳那大師著〈集量論〉中的遣余與量果》(《中國藏學》第4期),論述了遣余與量果的本質和類別。仁青卓瑪的論文《淺析量學中“緣”之性相》(《安多研究》第七集)根據《俱舍論》論述了因明學中“緣”的類別、定義以及緣與因之間的區分。旦巴次仁的《略論因明學的遣余分類》(《西藏大學學報》第4期),通過對因明學中遣余分類的分析,闡述了宗喀巴的兩位弟子以及尊者根敦朱巴等學者對遣余分類的不同看法,進一步論述了為何對這一概念產生歧義的原因。干木滾的《略析中觀與因明學的關系》(《西藏大學學報》第1期),論述了中觀與因明學關系的原因以及攝類學,通過攝類學了解中觀,中觀中“無我”的邏輯與因明中“論式”的相同之處,并提出了中觀與因明學方面學習研究的重要性。加央平措的《覺囊派因明學起源及現狀探討》(《西藏大學學報》第1期)以覺囊派壤塘寺為例,探討了覺囊派因明學傳承的歷史、現狀、特點以及前瞻等。在藏區各個法相院學習五部大論依靠的是辯論,在進行有關哲學方面的辯論時,會有特殊的動作,對這些辯論的動作加以闡釋和介紹的論文有次旺南木加《略述藏傳因明口頭辯論之特征》(《西藏大學學報》第2期),隆子桑珠的《議〈因明理藏學〉的研究范疇》(《西藏大學學報》第2期)是一篇關于薩迦班智達所著的《量理寶藏論》的要義和內容的論文,分11個章節概括性地論述了知之鏡、知之心、詳細總別相、成立量四種形式。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