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有關醫學史的論文,主要是對藏醫各臨床學科或診療技術歷史源流的考證。如:劉英華的《從敦煌藏文寫本看藏醫唇裂整復術》(《中國藏學》第2期)一文通過對古文獻的考證發現,敦煌本藏文醫書St756殘卷是最早記載唇裂整復術的藏文醫書,也是關于該項技術現存年代最古老的寫本,認為該殘卷的發現對吐蕃時期藏醫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證。蘭科加等的《藏醫瀉下療法的歷史淵源新探》(《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第4期)對藏醫瀉下療法的歷史淵源進行了考證,認為藏醫瀉下療法出現于公元前6世紀左右,完善和發展于8世紀,興盛于11—19世紀,研究和應用于20—21世紀,并以肝病的瀉熱療法為例,闡述了藏醫瀉下療法的歷史發展脈絡。其他還有:環貢太的《淺談傳統尿診的歷史源流》(《藏醫藥教育與研究》第1期)、次央的《辨析藏醫婦科學的起源與發展歷史》(《藏醫藥教育與研究》第1期)、索科的《淺談藏醫開眼手術之史》(《藏醫藥教育與研究》第2期)、晉美等的《古印度醫學是否講釋脈診法的分析》(《藏醫藥教育與研究》第4期)。
研究某一地域或時期藏醫學發展歷史的有:鄧都的《康區黃教名剎八邦寺藏醫學發展情況淺談》(《中國藏醫藥》第4期),總結了康區黃教名剎八邦寺的藏醫學發展歷史和傳承脈絡,并對該寺藏醫學大成就者工竹·云丹堅措,以及近現代的20位藏醫名家進行了詳細介紹。王智利的《淺談吐蕃時期藏醫中的漢地醫術因素》(《黑龍江史志》第5期)根據史料記載,探討了漢地醫術對吐蕃時期藏醫的影響,從對吐蕃醫者、藏族醫藥典籍、藏醫藥物3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