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藏醫藥研究論著精彩紛呈,相關論文主要發表于《中國藏學》《西藏研究》《中國藏醫藥》《西藏大學學報》《西北民族學院學報》《攀登》《民族》和《中國民族醫藥雜志》等藏文漢文刊物上,著作則主要由民族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等相關出版社出版。下面從理論研究、古籍整理、醫史學研究、藥物研究、臨床實踐等方面入手,加以綜合介紹。
一、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可分基礎理論研究和宏觀研究兩部分。
有關基礎理論研究的論文有31篇,其中索南才旦副主任醫師撰寫的《“真布”病及其相關問題探討》(《中國藏醫藥》第12期)一文將以《四部醫典》為主的藏醫經典古籍中描述的“真布”病與西方醫學或現代醫學所說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從病因、誘因、發病部位等方面一一做了比較,從而得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藏醫“真布”病中的“側真”病,且沒有寒熱之分的結論。在文章的最后,作者還從藏醫、西醫的理論體系的結構特點提出,藏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始終貫穿著整體思維和辯證分析的研究方法,這與西醫的分門別類、相對獨立的研究方法有較大的區別,并提出對藏西醫比較研究要從辨病與辯證、微觀與宏觀綜合分析而不能簡單地把一個病名同另一個病名直接劃等號的結論。
宏觀研究方面的有3篇論文,其中李先加教授和華青桑德博士撰寫的《探索與剖析——論藏醫藥學理論價值與學術特點》相繼發表在8期《中國藏醫藥》上,后續部分還將下一年刊載。文章以師生問答的形式解釋了藏醫理論、臨床實踐、現實情況等諸多方面的疑點難點和人們關注的問題。提問者華青桑德作為第一批由高等院校培養的藏醫博士研究生,提出的問題涵蓋了藏醫藥事業的方方面面,既有初學者的困惑,也有學說爭議和藏醫藥的未來趨向。李先加教授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清晰明了。為從事藏醫藥事業的人員解惑釋疑。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