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語言學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門邊緣性學科。它主要是指運用語言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異的一門學科。學術界至今對社會語言學的定義還有不同的理解。中國的社會語言學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應用研究,涉及藏語文的社會語言學也不例外,社會語言學如今已涵蓋很多領域,比如藏語文的政策法規、語言教學、新聞傳播、網絡應用等各個領域,其中關于藏語文的教學研究論述占據很大比重。
(一)政策法規以及藏語文應用研究
語言規劃通常是某種語言政策的體現,反映出國家或社會團體對語言問題的態度。藏語文規劃和規范化是語言使用過程中的必然,是各語言文字發展進程中的普遍現象。藏語文規劃對藏語文活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2009年度,學者們對藏語文政策法規的研究關注度高。相關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周煒的《關于西藏自治區藏語文立法若干問題的思考》(《中國藏學》第1期)和《1987—1989西藏中小學藏語文教學相關政策的出臺》(《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門仲·次仁平措《簡論藏語廣播電視語言文字規范的重要性》(《西藏研究》第4期)。周煒在《關于西藏自治區藏語文立法若干問題的思考》中,對我國藏語文的立法情況進行了研究,他認為,西藏自治區有關藏語文的立法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進入21世紀有關藏語文立法則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藏語文立法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并對西藏的語言保護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集中體現了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立法與科學實踐的特點。在《1987—1989西藏中小學藏語文教學相關政策的出臺》中,重點介紹了1987年《西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若干規定(試行)》和1988年《西藏自治區學習、使用發展藏語文的若干規定(試行)的實施細則》正式發布以后,有關藏語文教學和基礎教育方面的內容。這些政策對當時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藏語文工作還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門仲·次仁平措在《簡論藏語廣播電視語言文字規范的重要性》文中,藏語廣播電視語言文字是否規范,體現著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在西藏的具體實踐。文章以廣播電視節目中出現的語言文字不規范現象為例,分析其負面效應,并論述了廣播電視語言文字規范的重要性。
塔措的《從昌都方言談推廣藏語普通話的重要性》(《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期),扎西才讓的《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試析藏語的衰退現象》(《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袁愛中的《西藏口語傳播的特點研究》(《當代傳播》第1期)等文都是從語言的實際應用出發對藏語文進行研究。塔措在《從昌都方言談推廣藏語普通話的重要性》中認為,衛藏、康和安多方言的巨大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藏區各地人民相互之間的順利交往,妨礙著藏區之間的信息交流。推廣藏語普通話,對今日的藏區來說,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文章通過分析康區方言,闡述了推廣藏語普通話的重要性。扎西才讓在《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試析藏語的衰退現象》中認為語言的生存活力有不同的狀態,現代藏語處于衰變退化的狀態。從語言接觸理論來考察,藏族衰退現象是語言接觸的結果。袁愛中在《西藏口語傳播的特點研究》一文中,對藏語口語傳播的表現形式以及特點進行了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藏語文事業蓬勃發展。李永斌的《西藏語言研究概況述評》(《天中學刊》第4期)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藏語文的研究進行了總結,認為西藏的語言研究在新中國成立后進入逐步發展和形成規模的歷史時期,以藏語本體為主導的語言研究成果豐碩。上世紀80年代以后,西藏語言使用的格局發生變化,語言研究在服務西藏社會需求上日顯不足。雙語問題和漢語使用問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等都有待進一步加強。西藏的社會語言學研究于上世紀末興起,有了一些開創性的成果,其中,漢語在西藏的習得和使用問題已成為西藏社會發展和西藏語言研究的迫切需要。賈學鋒在其論文《藏語文的現代轉換》(《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期)中認為藏語言文字不僅深刻地承載和記錄了藏族起源、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而且還廣泛地傳承藏民族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的復雜內容。新中國成立后,藏語文在新的體制內,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學習人群、使用范圍、傳播領域、傳承方式、承載語義等方面都發生了現代轉換。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藏語言文字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和重大機遇。
(二)藏語文的教學研究
在我國藏語文的教學研究主要包含藏語文的教學研究和藏漢雙語教學研究。為了便于藏族學生更順利地接受教育,多數藏區學校都采取了母語或雙語教學,因此學者們的研究大多關注語言使用情況、課程設計、教材建設等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既有理論方面的探索也有實踐上的討論。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楊巴甲的《對藏語文專業改革的若干思考》(《青海師專學報》第3期),巴桑卓嘎的《大學基礎藏語教學中的交際教學法》(《西藏科技》第5期),王妍莉、馬志強、楊改學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模式三環境下藏語數字資源應用現狀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部分中學為例》(《中國遠程教育》第2期),唐永生的《加強雙語教學工作推進民族教育科學發展——甘孜州雙語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康定民族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等。
楊巴甲在《對藏語文專業改革的若干思考》一文中,談到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民族高等教育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文章從青海民族學院藏語文專業發展的實際出發,對人才培養目標、學科專業結構、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等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合理建議。巴桑卓嘎在《大學基礎藏語教學中的交際教學法》一文中認為交際教學法以語言的表意功能為綱,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適應現代人們學習語言實現溝通的要求。王妍莉等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模式三環境下藏語數字資源應用現狀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部分中學為例》,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部分藏語類授課中學為調研對象,通過訪談和調研,歸納出當地存在藏語類資源匱乏、藏語類資源二次加工困難等問題,并依此總結出了教育資源的共享、藏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立等相應的資源應用策略。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