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藏族文化研究領域仍如往年一樣,漢文成果豐碩,在傳統文化、民俗等領域的成果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內容豐富,研究視點和主題十分多樣,顯示出藏族文化研究領域的堅實基礎。
(一)藏族傳統文化研究
藏族傳統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度有關藏族傳統文化的文章數量仍然眾多。
王瓊、羅布的《藏族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數學思想》(《西藏研究》第1期)一文通過揭示藏族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從自然科學側面窺見藏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及底蘊,以助藏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二人的另一篇文章《唐卡“萬有圖”文化探析 》(《西藏研究》第5期)也從數學文化的角度對唐卡萬有圖中的九宮、八卦、十二屬相進行探析,旨在發現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影子,展現藏民族非物質文化基礎及獨特的心理文化。
一直以來,作為藏族人民智慧結晶的科學技術是與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糅合在一起的。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緊密聯系性,在藏族的科技文化發展過程中體現得尤為突出。這一點從上個世紀發掘的西藏古代文化遺址、史籍以及在敦煌出土的吐蕃文書中都有體現。張吉會、華銳吉的《淺談藏族傳統文化中的科技元素》(《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第2期)一文便以此為突破點,分析和論述了古代藏民族在農牧業、手工業、天文歷算、醫藥以及建筑等方面所取得的優秀成果。
茶馬古道是歷史上縱貫滇、藏、川西南邊疆地區的商貿通道,是該區域具有重要歷史文化意義的線形文化景觀。王麗萍的《試論滇藏茶馬古道文化遺產廊道的構建》(《貴州民族研究》第4期)一文以連接云南和藏區的滇藏茶馬古道為重點,整理和細化了滇藏茶馬古道的線路網絡,確定主次線路網絡,并介紹了美國遺產廊道保護跨區域歷史文化資源的理念和方法,以該理論為指導,分析了滇藏茶馬古道構建文化遺產廊道的適宜性和必要性,指出了構建滇藏茶馬古道文化遺產廊道的6個關鍵環節。
拉先的《辨析白馬藏人的族屬及其文化特征》(《中國藏學》第2期)一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藏漢歷史資料及實地調查,運用民族學的相關理論,從整體論角度對白馬人的族屬及文化特征作了較系統的解析,提出了自己的學術觀點:白馬人是藏族分支,故稱其為白馬藏人。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