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關于經濟社會領域研究的成果豐碩,且成果質量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就經濟社會研究整體分析,呈以下四方面的特點:
1.在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際,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回顧和總結性的成果較多,其中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發布的《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報告》及其英文版Report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ibet(外文出版社)最具權威性和代表性。該報告用大量的調研和數據對西藏經濟社會的增長與變化、人類發展、可持續發展、政府與市場、困難與挑戰進行了分析和說明,最后得出結論。認為雖然西藏的社會局勢和經濟發展受到了2008年“3·14”事件的影響,但這一事件除對西藏的旅游業造成了暫時困難外,對其他產業的影響力有限。今后幾年,隨著中央對西藏的投資力度和轉移支付力度的增強,農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居民新消費需求的形成等有利因素的顯現,西藏經濟有望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其它總結性成果主要集中在經濟研究方面。
2.學者們對經濟領域的關注遠遠大于社會領域,這一點在論文數量上可以體現。根據所搜集的資料,有近78%的論文研究西藏和其他藏區的經濟,其余不到22%的論文關注社會發展。主要由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國內普遍關注經濟等實用性學科,而對社會科學的客觀背景重視不夠;第二,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中央4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制定了一系列支援西藏的政策方針,以及西藏自治區農牧民安居工程實施以來,西藏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農牧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這一點有目共睹。
3.西藏仍是學者們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有部分學者將關注的重點轉向了甘、青、川、滇四省藏區。
4.研究方法更加科學規范,有的學者運用經濟學、民族學、宗教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專業理論和分析方法,并注重交叉學科理論與方法的使用。有的學者重視共時研究與歷時研究的相結合,既有歷史脈絡分析,又有個案研究,部分論文質量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