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宗教研究,不論是研究的深度還是廣度都有所擴展,對現實問題也更加關注。
對于如何引導藏傳佛教在當代中國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如何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探索藏傳佛教寺廟的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逐步建立長效機制,越來越成為藏學領域的現實宗教問題的研究熱點。而學術研究亦是異彩紛呈,其中不乏真知灼見。漢文發表的成果情況如下:
一、現實問題研究
宗教問題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同政治、經濟、民族等方面歷史和現實的矛盾相交織,這種相互交織的復雜狀況,就成為宗教現實問題研究的重要內容。
在現實問題研究方面,今年有一部由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愛國宗教力量建設問題研究》的專著。該書是由朱曉明、沈桂萍主編,多位在這一領域中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學者參與撰寫,是一部難得的新時期宗教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著作。該書系“愛國宗教力量建設問題研究”課題的成果,分緒論“切實加強愛國宗教力量建設,形成愛國宗教力量建設系統工程的機制”部分及“闡述愛國宗教力量建設的基本理論問題”、“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伊期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各宗教愛國宗教力量建設的個案研究”等7章,書后附“愛國宗教力量建設問題研究”專題問卷分析。
關于宗教與政治的關系問題,探討“政教分離”是一項主要議題。西藏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實行政教合一制度,學者們多有撰文探索在我國現行社會制度下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的問題。
胡巖在《堅持政教分離,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第4期)一文中指出,西藏的政教分離是民主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20世紀中葉西藏社會發生的一次歷史性進步。西藏的社會生產力由此得到解放,黨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的實行也由此具備了條件。民主改革以來,藏傳佛教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僧人不能與達賴集團在政治上劃清界限,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等等。只有正確認識和有針對性地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堅持政教分離,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沈桂萍的《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歷史考察》(《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6期)回顧了建國以來黨和政府主要通過寺廟民主改革、寺廟愛國主義教育、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以及推動寺院教育和學銜制度的發展、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歷史。認為藏傳佛教界的調整適應,以寺廟管理由堪布管理向民主管理發展,以寺養寺的經濟制度得到確立和發,僧人培養由傳統的寺院教育向多元化教育形式過渡以及僧人生活方式向現代轉變等世俗化變革為主要特征。
侃卓措的《藏傳佛教政治功能的發展變遷》(《黑龍江史志》第6期)運用功能論的方法縱向探討藏傳佛教與藏族社會的政治發生的關系,試圖從中揭示出藏傳佛教政治功能的發展變遷趨勢。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