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12月,黨中央印發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半年多來,各級各界把學習貫徹《條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扎實開展《條例》學習培訓,推動《條例》各項規定貫徹落實,進一步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推動新時代統一戰線事業不斷鞏固發展。近日,統戰新語“學《條例》?專家講”專題欄目刊發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張云的觀點見解。現予全文分享,以期對廣大讀者理解領會、貫徹落實《條例》精神,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有所啟發。
【關鍵詞】《條例》;民族區域自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作者簡介】張云,1960年6月生,陜西省周至縣人,歷史學博士,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文章來源】統戰新語;原標題“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勠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0年底,中共中央印發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專章談到民族工作。對此,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歷史研究所原所長張云近日在接受獨家專訪時指出,搞好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
張云說,促進民族團結、改善民生,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黨中央的一貫方針,也是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
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改善民生的保障。“不把經濟搞好,民族區域自治就是空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發展經濟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總鑰匙”,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性安排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方法有效、成就舉世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要把政策動力和內生潛力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好中央、發達地區、民族地區三方面積極性,對邊疆地區、欠發達地區、生態保護區實行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優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體制機制,實施好促進民族地區發展、興邊富民行動等規劃,緊扣民生抓發展,重點抓好民族地區就業和教育,抓好惠及當地和保護生態,提高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積極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加強邊疆建設,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外開放。
保障和改善民生則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共同富裕奮斗目標的重要途徑。人民群眾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優良的社會管理。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各族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重大原則,堅定不移增進各族人民的民生福祉。
張云表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的是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并以此為引領,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公民個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價值目標和準則,凝聚廣泛共識,能夠形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力量。
中國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國各民族形成了休戚與共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中國各民族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中華文化認同,共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中國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要大力傳承保護,同時更要在相互交流交融中創新發展,既尊重差異性和多樣性,又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內在關聯性和共同性,把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作為重要內容,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堅定中華文化自信。
在談到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及尊重支持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學習使用時,張云說,“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是國家統一的表現,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全面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對于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和團結進步,促進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繁榮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大意義。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是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際工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民族情感的紐帶,是國家寶貴的文化資源,尊重、支持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文字的學習使用,讓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充滿活力,兩者相輔相成。
“少數民族干部既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又是維護各族群眾利益、反映各族群眾意志的橋梁紐帶,在本民族群眾中有較高威望,在關鍵時刻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說。
民族區域自治的成功實踐,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民族地區各族干部的忠誠奉獻、務實擔當。要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態度特別堅決、明辨大是大非立場特別清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感情特別真摯”的標準,培養、選拔、使用民族干部,通過掛職鍛煉、異地交流、多崗位考察等方式,培養優秀干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民族地區干部隊伍。
張云還表示,要為民族地區培養更多理工農醫等緊缺人才,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和未來市場需求辦好職業教育,培養更多專業技能型實用人才,不斷培養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專業領域中的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