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西藏實行的民主改革,是廢除封建農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新西藏的一場偉大、深刻的革命。
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已三十周年,三十年來,西藏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建設又取得了巨大成就。
民主改革反映了西藏人民的最大愿望,西藏人民永遠慶賀給他們帶來翻身解放、自由幸福的民主改革。
可是,國際輿論界的某些人和流亡國外的一些分裂分子,三十年來卻一直不斷掀起所謂“人權”的浪潮,攻擊西藏的民主改革,誣蔑西藏新的社會制度,他們借“人權”之名,而行分裂之實,這當然是徒勞的。
一、一個黑暗落后的舊制度
民主改革前,西藏是一個“政教合一”、上層僧侶和貴族專政的封建農奴制度。這種制度類似歐洲中世紀羅馬教皇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專政制度。只是那個教皇統治的制度早在一八七〇年就已經完全破滅,而只在羅馬城西北角保留了一塊不到半平方公里的梵蒂岡高地,它早已無法與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比擬了。
在“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下,宗教已不是單純的思想信仰問題,宗教已同封建農奴主的專政結成了一體,西藏各級地方政權機構的首席官員均為僧官,寺廟不僅有莊園,還設有法庭、監獄,實行司法自主,可以任意對農奴和奴隸進行審訊,施加酷刑,甚至處死。
在西藏封建農奴制度下的社會里,有兩個階級,一是約占人口百分之五的農奴主階級,即群眾稱之謂的官家(封建地方政府)、寺廟、貴族三大領主。這三大領主,在西藏廣闊的高原上建立了上千個莊園和牧場,占有了西藏的全部土地、草場和絕大部分牲畜,甚至包括對農奴人身的占有,對農奴和奴隸實行殘酷的剝削和野蠻的統治。一是約占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農奴和占人口百分之五的奴隸,農奴沒有土地,只有依附在農奴主的土地上,被迫為農奴主進行繁重的勞動,擔負著沉重的差役和租稅;奴隸不僅沒有土地和牲畜,而且沒有絲毫人身權利。
農奴主將一部分肥沃的土地留作“自營地”,利用農奴的無償勞役進行耕種,或者由奴隸耕種;另將一部分土地作為“差地”,以實物地租和勞役地租的形式,租給農奴耕種。農奴被束縛在農奴主的土地上,除為農奴主交納苛刻的實物地租外,還要擔負繁重的差役,遭受各種苛稅和高利貸的盤剝。許多農奴和奴隸忍受不了剝削壓迫,而逃亡流浪,他們被抓回來就遭到剁手、砍足、挖眼、抽筋等酷刑。
因此,在民主改革前,西藏勞動人民的生活悲慘痛苦,長年在死亡線上掙扎;西藏的生產極為落后,城鄉經濟凋敝;西藏民族的發展也遭到了厄運。
只有廢除封建農奴制度,人民的自由生存才能得到保護,社會才能進步。西方英、法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為了反對封建專制,提出了人權的口號,制定了《人身保護法》、《人權宣言》。
西藏實行民主改革,正是為了廢除封建農奴制度,拯救農奴和奴隸于水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西藏民主改革,使百萬翻身農奴享受到的民主自由權力更加充分,這是最徹底的反封建的革命。
然而,國際輿論界的一些人和逃亡國外的一部分分裂分子,卻不顧事實,居然打起“人權”的幌子,大肆攻擊誣蔑西藏的民主改革。他們如果是真的維護人權的話,就應該針對西藏封建農奴制度下如何蹂躪踐踏人權,如何壓迫殘害農奴和奴隸,做一些有分析有批判的文章。實際上,他們卻是相反。
二、民主改革的區別對待政策
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度必須實行改革,這是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十七條協議規定了的。中央對西藏民主改革的方針正象爭取和平解放西藏一樣,爭取和平改革。協議中這樣規定:“有關西藏的各項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強迫。西藏地方政府應自動進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時,得采取與西藏領導人員協商的辦法解決之”。
一九五二年三月,西藏偽人民會議策劃拉薩騷亂事件,中央解決這一騷亂事件時,仍然明確指出:“我們要用一切努力和適當辦法,爭取達賴及其上層集團的大多數,孤立少數壞分子,達到不流血地在多年內逐步地改革西藏經濟政治的目的”。
一九五六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后,中央鑒于西藏上層對改革有顧慮,條件尚未成熟,又明確宣布六年不改,六年以后是否改革,到時看情況再決定。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會議上講話中說,西藏何時實行改革,“要待西藏大多數人民群眾和領袖人物認為可行的時候,才能作出決定”。
但是,西藏上層反動集團對中央耐心等待、爭取和平改革的方針置于不顧,他們勾結帝國主義,根本反對改革,并加緊進行分裂活動,于一九五九年三月公然撕毀十七條協議,在西藏發動了全面的武裝叛亂。
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發動全面武裝叛亂,廣大農奴和上層愛國人士堅決反對叛亂,要求實行民主改革。中央為了維護國家統一,滿足西藏人民的要求,決定一邊平息叛亂,一邊進行民主改革。
在改革中,中央采取了對參加叛亂和沒有參加叛亂的農奴主及其代理人,實行區別對待的政策。這種區別對待的政策,就是對沒有參加叛亂的農奴主及其代理人,仍然實行和平改革。
這種區別對待政策的內涵就是:在農區,對叛亂的農奴主及其代理人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產資料實行沒收,然后分配給群眾;對沒有參加叛亂的農奴主及其代理人的多余土地、牲畜和其它生產資料實行贖買,象內地對待民族資產階級一樣,由國家出錢贖買過來,然后分配給群眾。在牧區,考慮到牲畜既是主要的生產資料又是生活資料,在分配中容易遭受宰殺,受到損失,決定不分配牲畜,對叛亂的農奴主及其代理人的牲畜實行“誰放牧歸誰所有”,對沒有參加叛亂的農奴主及其代理人的牲畜實行“牧工牧主兩利”政策,減輕牧主對牧工的剝削,廢除人身依附關系,保障牧工政治權利,適當改善牧工生活。另外,在改革中,在政治上對沒有參加叛亂的農奴主及其代理人,保護過關,并適當安排他們的工作。
西藏的民主改革的具體步驟,分兩步走。第一步以充分發動群眾為主要內容,第二步以分配土地為主要內容。在具體政策上,區分農村、牧區和寺廟的不同情況。在農區,首先宣布對叛亂農奴主及其代理人的土地,實行當年“誰種誰收”,爭取當年不誤農時,搞好農業生產;同時開展“三反雙減”運動(反叛亂、反烏拉差役、反奴役和減租減息),然后分配土地。在牧區,首先宣布對叛亂農奴主及其代理人的牲畜,實行“誰放牧歸誰所有”,同時開展反叛亂、反烏拉差役、反奴役的“三反”運動。然后實行“牧工牧主兩利”政策。在寺廟,實行反對叛亂、反對奴役、反對封建特權的“三反”運動,然后分配土地,建立寺廟民主管理委員會,實行政教分離,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在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中,對農奴主實行贖買政策,這可以說是非常仁慈寬厚的和平改革。在國內只有少數幾個民族聚居區執行這個政策,在世界上也是創舉。
在改革中,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頒發了《關于贖買未叛亂農奴主及其代理人占有多余生產資料的贖買支付辦法》。到一九六一年初,就為一千三百多家贖買戶支付了贖買金。日喀則扎什倫布寺一次就領取贖買金五百九十多萬元。西藏的一些大貴族每戶也都領取了數十萬元的贖買金,僅這筆贖買金就可以供他們全家用上四、五十年。另外,他們都安排了適當工作,每月還領取豐厚的工資。
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一九六一年上半年,西藏的民主改革就順利完成了。封建農奴制度被廢除了,農奴主所有制變成了農牧民個體所有制,百萬農奴和奴隸成了社會的主人。
在民主改革中,西藏各地普遍成立了基層平叛生產委員會和縣、區、鄉的農牧民協會,而后在二百七十多個區、一千三百多個鄉建立了人民政權。各寺廟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員會。成千上萬的農奴和奴隸出身的干部涌現出來,他們分別擔任農牧民協會主任、鄉長、區長,管理本鄉本區大事。
翻身農奴和奴隸作了主人,有了土地、牲畜,住進了新房,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改革的第一年一九五九年,農業生產即獲得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三億二千多萬斤,比民主改革前的一九五八年增長了百分之四點八。一九六〇年,糧食總產量又達到四億一千多萬斤,比一九五九年又增長百分之二十七多,牧區牲畜年底存欄數達到一千零五十萬頭(只),又比頭年增長百分之十。翻身農牧民的生活得到顯著改善。
民主改革使勞動人民獲得了祖祖輩輩夢想不到的民主、自由、幸福的權利,愛國的僧俗上層人士也得到了妥善的照顧和安排,愛國統一戰線得到鞏固和加強。那些借“人權”之名,大肆攻擊西藏民主改革的人,今天他們也自稱“不是要回到舊社會去”。那么他們夢想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實人們一聽都明白,他們只不過是要搞分裂,妄圖把西藏變成外國的殖民地而已。
三、民主改革后的富民政策
在民主改革基本完成之際,西藏面臨一個新的課題,是發展農牧民的個體所有制經濟,還是馬上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當時,全國正在全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大辦人民公社,西藏從領導到廣大干部都有一種急躁情緒,想趁熱打鐵,立即在農牧區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且著手進行試點,辦了一批合作社。
中央迅速及時地糾正了這種傾向,指示西藏要實行“穩定發展”的方針。從一九六一年起,五年內不搞社會主義改造,不辦合作社(連試點也不搞),更不辦人民公社。西藏要把農牧民的個體所有制穩定下來,辦好互助組,讓農牧民的個體經濟得到發展,讓農牧民進一步嘗到民主改革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在這五年內,西藏的一切政策包括經濟政策、財貿政策、民族政策、統戰政策、宗教政策,等等,都要力求穩妥,防“左”防急。
中央這一指示具有深遠、重大的意義,它指出了在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廢除封建農奴制度后,在西藏發展各項事業時必須采取的一個根本方針?!胺€定發展”方針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從西藏經濟還非常落后,翻身農收民的家底還很薄的實際情況出發,西藏的各項政策應是讓翻身農牧民休養生息,安心生活,發展生產,逐步走向富裕。
根據中央指示精神,西藏立即制定了關于農村工作中政策規定的二十六條,關于牧區工作中政策規定的三十條,并發出了關于鞏固整頓農業生產互助組和停止試辦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具體方案,提出了發展糧食生產、發展畜牧業生產、發展農牧區手工業和副業生產、開展農牧產品交換和鹽糧交換、活躍農牧區經濟等一系列利民富民政策。
于是,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調動起來,全區迅速掀起了生產熱潮。農牧民積極開展興修水利、改革生產工具、提高生產技術、擴大耕地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加強牲畜放牧管理工作等活動。
在這期間,國家還撥出巨款,幫助農牧民解決生活困難和扶持發展生產。從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三年,共為貧苦農牧民發放無息、無償農牧業貸款五千二百多萬元,其中無償貸款六百三十八萬多元,無償貸種子糧、口糧二千七百八十多萬斤,扶持貧苦農牧民八萬二千七百多戶。其實,在民主改革前,國家就曾向貧苦農奴先后發放了數百萬元的無息、無償農牧業貸款,可惜那時發放的貸款絕大多數都裝進了農奴主的私囊。只有在民主改革后,這些無償貸款才真正發到了貧苦農牧民手中。
貫徹執行“穩定發展”的方針,農牧民積極熱情地參加互助生產,農牧業連年獲得豐收。一九六五年,全區糧食總產量達到五億八千多萬斤,比民主改革前一九五八年增長了百分之八十八點六。牲畜達到一千八百多萬頭(只),比一九五八年增長了百分之五十四。
農牧民生活進一步改善,不少人修蓋了房子,有了余糧,添置了新衣。農牧民群眾把這一時期稱為西藏歷史上的“黃全時代”。
“文革”十年動亂中,全國性的極左路線,也使西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上受到了嚴重創傷。不從西藏實際出發,追求“一大二公”,全區迅速公社化,高指標、高估產、高征購,砍掉農村副業和多種經營,使西藏農牧業生產遭到破壞,人民生活困難,甚至一些地方農牧民家庭處于貧困狀態。這是人所共知的,教訓也是很深的。十年動亂結束后,這種“左”的錯誤,在中央領導下被糾正了。
在此以后,中央先后召開了兩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領導同志幾次到西藏視察工作,根據西藏實際情況,提出采取特殊、靈活和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的政策,使西藏農牧民盡快富裕起來。近十年來,西藏社會面貌又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
為了使西藏農牧民增加收入,盡快富裕起來,中央于一九八〇年宣布五年內對西藏實行免征免購政策,不僅取消對農枚民的糧食、肉類、酥油的計劃收購,而且對農牧民應盡義務向國家交納的農牧業稅(農業上即交公糧)也一律免予征收。一九八四年中央又宜布這一免征免購政策延長到一九九0年。連鄉、村干部的生活補貼也由主要為中央財政補貼的西藏地方財政開支,不向群眾作任何攤派。這在全國都是沒有的。
在農牧業生產上,西藏實行了以“家庭經營為主”的一系列有利于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特殊政策,為在農區實行“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的政策,在牧區實行“牲畜歸戶,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的政策。在商業、手工業方面,實行“以集體、個體為主”的政策。
可以猜想出群眾對這樣的政策該是怎樣拍手歡迎。有的農民說,這些政策真是點著金燈也找不著。有的牧民說,這些政策是放了馬,又松了僵繩,現在就看我賽馬了。全區迅速出現了經濟繁榮、生產發展的生機蓬勃的大好局面。
養雞、養羊的,買牛、買馬的,買化肥、買磨面機的,在西藏各地空前高漲起來。各縣都傳出群眾登記買拖拉機和汽車的消息,各縣都忙著開辦拖拉機、汽車駕駛員的訓練班。到一九八四年底,在西藏境內上千公里的公路上,奔馳著一千四百多輛農牧民運輸專業戶的汽車和三千多臺膠輪拖拉機。
一九八四年,西藏糧食總產量達到九億八千八百多萬斤,比民主改革前增長了兩倍。一九八八年糧食總產量又上升到十億五千萬斤。牧區牲畜總頭數一九八四年達到二千一百多萬頭(只),比民主改革前增長了一倍多。一九八八年牲畜總頭數又上升到二千三百多萬頭(只)。
西藏的城鎮和交通沿線,農牧民辦的許多小商店、小飯店也應運而生。據統計,一九八八年底,全區共有各種商業、飲食服務業網點將近四千個,從業人員達到四萬四千多人。這同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幾乎完全處于自然經濟,商業活動極為落后的狀況成為鮮明對比。
農牧民的生活又有顯著改善。一九八四年全區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三百一十七元,一九八七年人均收入又達到三百六十一元。全區大多數農牧民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部分人開始富裕起來,而且還出現了一批年收入一萬元以上、年收獲糧食一萬斤以上的農戶。城鄉居民儲蓄額大幅度上升,一九八七年達到兩億六千九百多萬元。農牧民群眾稱這是西藏歷史上的又一個“黃金時代”。
當然,西藏經濟貧困落后的面貌還沒有根本改觀,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農牧民的溫飽問題沒有解決,已經解決溫飽問題的農牧民經濟力量還很脆弱,他們的生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西藏需要經過一個長時期的艱苦努力,才能富裕起來。
盡管西藏今天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過去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貧困落后狀態,治窮致富還任重道遠,但中央在西藏的富民政策將會發出越來越大的威力,今天西藏的農牧民已經在走向富裕的大道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四、藏族人民行使自治的權利
一九六五年九月,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它標志著西藏人民進入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新階段。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在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中已有規定,協議第三條中說:“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之下,西藏人民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
一九五六年,西藏成立了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只是由于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的阻撓破壞,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工作未能順利進行。經過平叛改革,自治區籌委會進行改組,才為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區創造了必備的條件。一九六五年九月一日,召開了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出了西藏自治區的領導人員,建立了西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
行使民主選舉,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權利。從一九六一年下半年民主改革完成后,西藏就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基層選舉工作和縣級的選舉工作,八月份各地先后召開了鄉人民代表大會或人民代表會議,普遍選舉產生了鄉人民政權和縣人民委員會。
出席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三百多名代表,來自全區農村、牧區和城鎮,絕大多數是出身于勞動人民。三百多名代表中,藏族代表二百二十多名,門巴族、回族、珞巴族、納西族、怒族代表共十六名。出身于勞動人民的代表,昔日是農奴和奴隸,今日是縣長、區長、鄉長,是礦山、工廠的先進工作者,是小學校的模范教師。
代表大會上選出的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八人,其中六人是藏族。一名主席和四名副主席均為愛國進步的上層人士和宗教界人士。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也是藏族。
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要以藏族干部為主,這就是說讓藏族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西藏自治區的成立,體現了這個原則。當時勞動人民出身的藏族干部還沒有選拔到自治區領導崗位上來,這是因為出身于農奴和奴隸的干部,提拔到自治區領導崗位上來需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代表大會選舉出愛國進步上層人士擔任自治區的領導職務,發揮他們的領導作用,充分體現了西藏愛國民主統一戰線的鞏固和加強。
以后,廣大出身于勞動人民的藏族干部就逐漸選拔到縣以上的領導崗位上,而且也選拔到自治區的領導崗位上來了。
在西藏培養民族干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培養民族干部,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民主改革時,西藏只有極少數藏族干部,主要還是從設在陜西咸陽的西藏公學回來的一批青年學員。當時為了幫助培養藏族干部,實行民主改革,中央從內地調去了一批漢族干部。在當時就藏族和漢族干部的比例來說,漢族干部占了多數。但是以后藏族干部一批批成長起來,漢族干部逐步調回內地,這個比例就發生了變化,藏族干部便占了多數。
一九八一年,藏族干部在干部總數中已占到百分之五十五點多。以后,漢族干部又分批內調,藏族干部人數繼續增加。到一九八四年,藏族干部在干部總數中已占到百分之六十,這時藏族干部、西藏其他少數民族干部的人數已達到三萬二千多人。一九八七年又占到百分之六十一點三。
關于藏族和漢族職工的比例情況,經過也大體如此。一九八三年,全區藏族職工占職工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二點多;一九八四年,藏族職工占職工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四,這時全區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職工人數已達到四萬三千多人。
從各級領導干部來說,一九八四年,自治區級的干部共三十人,其中藏族干部有二十四人,占百分之八十。地專級干部共六百九十一人,其中藏族干部有五百三十九人,占百分之七十八??h級干部共八百八十九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干部有六百六十八人,占百分之七十五??h轄區級干部已經完全都是西藏的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干部。一九八四年以后,各級領導干部藏族和漢族的比例又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地專級和縣級藏族干部所占比例更大,漢族干部所占比例更少了,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民主改革以來,特別是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以來,藏族語言文字得到尊重和廣泛使用。自治區人民政府下達的文件,發布的布告,大都為藏、漢兩種文字。全區城市、街道、機關的名稱,也逐步用藏、漢兩種文字書寫。西藏日報從正式創刊以來,一直堅持出版藏文版。西藏人民廣播電臺自正式播音后,也一直進行藏語廣播。西藏人民出版社成立以來編輯出版的八百多種圖書中,藏文圖書占百分之七十多,總印數達四千三百多萬冊。
在全區二千四百多所小學中,城鎮小學的教學、教材均以藏語文為主,農村牧區的小學全部使用藏語文教學。在全區五十五所普通中學中,均以藏、漢兩種語文教學,并努力逐步走向以藏語文教學為主。在綜合性的西藏大學,還專門設立了藏族語言、文學系和藏醫學系。早在一九六〇年就成立了的自治區藏文教材編譯室,已編譯或修訂再版中小學藏文教材一百五十多種,印刷出版了二千六百多萬冊。全區各類學校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專任教師已達八千六百多名,占教師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三點六。
早在六十年代就組成的藏劇團、藏語話劇團、藏族歌舞團,以及各縣的數十個業余藏劇隊,一直活躍在西藏城鎮和廣大農牧區,有的并到國外訪問演出。藏族作家的一些長短篇小說和詩集,在國內已產生良好影響,并且獲獎。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說唱藝人,已在西藏尋找發現四十余人,并已錄音整理出三百四十萬字。自治區已用藏語譯制出一大批電影,在西藏各地放映。
隨著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藏醫藏藥學的研究和應用也取得重大成就。在全區八百六十多個醫療機構、八千九百多名醫療衛生人員中,就包括藏醫藏藥方面的力量。自治區藏醫院已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規模的一所醫療機構,門診部已有一百五十張床位。幾個專區也設有藏醫院,全區七十個縣已設立藏醫科,全區還有兩個藏醫研究所和三個藏藥廠,藏醫隊伍已發展到一千一百多人。藏醫研究所整理編寫出《新編藏醫學》、《藏成藥介紹》、《藏醫詞典》以及藏醫《生理學》、《病理學》、《藥物學》等三十多種專著。自治區藏醫院的醫療成效,受到了國內外的重視和歡迎。
由于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三十年來西藏人口也得到迅速增長。民主改革前,西藏人口一百二十多萬。一九八二年西藏人口普查統計,全區人口已增加到一百八十九萬二千三百九十三人。一九八七年,全區人口達到二百零二萬多人。
近年來,國際輿論界某些人和流亡國外的一些分裂分子,無中生有地捏造事實,編造出駭人聽聞的奇談怪論,說什么“中國在西藏實行漢化”,“中國向西藏高原大規模移民”,“越來越多的漢人在西藏定居”;并說什么“再過五年至十五年,藏人將成為少數”,甚至說“已使藏人成為少數”,“威脅了西藏民族的根本生存”。這種可笑的無稽之談,在國外一些有識之士中也引以為笑柄。
如上所述,在西藏只有少數漢族干部和職工,在西藏干部職工總數中已只占少數,而且比例越來越小。眾所周知,從內地到西藏去工作的漢族干部職工是實行輪換制。三年左右一般都要回到內地,根本談不上在西藏“定居”,也談不上“漢化”。至于說什么“移民”,那更是可笑了。
他們還說什么“西藏學校中禁止使用藏語”,“西藏的文化被毀,語言在退化”,他們“對藏人難以維持其文化表示憂慮”。這完全是不顧事實的謬論。事實是三十年來西藏的文化、藏族的語言,不僅在保存,在使用,而且還有很大的發展。如果要談藏族語言問題,臺灣聯合報記者訪問一位西藏問題專家的話,倒是應該加以深思。那位專家說:現在流亡國外的“年輕一代中幾乎少有人能講一句完整的西藏話,總是必須雜以英、印等文才能表達完整的意思,至于西藏傳統的敬語就更不用提了。”這位專家又說:“語言喪失后,文化特性及其他特征均隨之消失。”
國際輿論界的某些人和流亡國外的分裂分子還大肆叫嚷:“世界屋脊上正在發生一場大屠殺”,一會說:“一百萬人被打死”,一會說:“一百多萬人死亡”,一會說:“一百二十萬被殺”。這種無恥的謊言,稍有常識的人都很容易把它拆穿。
事實上,如上所述,從一九五九年民主改革到一九八七年,西藏人口從一百二十多萬增加到了二百零二萬多,增長了將近一倍。西藏總共就這么多人口,而且是在一年年迅速地增長著,何來殺掉一百二十萬?
如果要談西藏人口問題,據史書記載:清朝雍正和乾隆年間,西藏人口共約一百三十多萬。而到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時,卻是有一百二十多萬了。為什么在這兩百年間,西藏人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呢?這恐怕只有從“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中找根源了。讓農奴和奴隸在悲慘的死亡線上掙扎,在一百二、三十萬人口中倒有十一、二萬人當了不結婚的喇嘛,西藏人口怎能不削弱和減少!
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不顧事實,制造許多駭人聽聞的謊言,顯然不是在談人權,而是為了分裂。如果他們執意要搞分裂,要搞什么“獨立”,那對他們是可悲的,因為他們得不到一個好收場。
五、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團結起來
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保障正常的宗教活動,這是西藏的一項長期和重要的政策。
在遍及全國的十年動亂中,極“左”路線使西藏的宗教政策遭到嚴重破壞。那時,全國陷入混亂,黨的各項政策無法執行,西藏也象全國一樣經受了一場災難。大多數寺廟被毀,一批宗教界人士被批斗,群眾的宗教生活被迫停止。十年動亂結束后,在中央的領導和關懷下,西藏撥亂反正,平反了冤假錯案,落實了宗教政策。自治區為數百名宗教界人士安排了工作。國家和自治區撥出三千多萬元,修復和維修了數百座遭到破壞的寺廟。經各級政府同意,群眾自己維修了數百處宗教活動點。群眾正常宗教生活得到了滿足,正常的宗教活動也得到了保障。
據拉薩大昭寺的不完全統計,從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四年的四年內,共接待西藏各地以及青海、甘肅、四川等地前來朝佛的群眾四百二十七萬人次,平均每月接約九萬人次,遠遠越過了民主改革以前的人數。因為民主改革前,農奴和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是幾乎不可能到拉薩來的。
由于貫徹落實宗教政策,寺廟可以在保留的耕地和牧場上從事農牧副業生產。隨著全區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的形勢發展,寺廟又可以搞運輸和經商、開飯館、開旅館以及從事照像、縫紉等。因此,寺廟收入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據自治區有關部門調查統計:拉薩哲蚌寺和色拉寺每個喇嘛每年生產和布施的收入,一九八〇年最高的達到一千元以上,最低的也有八、九百元。一九八五年最高的超過了二千元,最低的也不少于一千二百元。這些喇嘛的生活已超過了一般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年老病弱等喪失勞動力的喇嘛,仍由國家發放生活補助費。
貫徹執行宗教政策,是為了團結信仰宗教的僧侶和廣大人民群眾。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人應該團結合作,大家攜手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事實證明,這種團結合作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可以團結合作得很好。
拉薩少數喇嘛制造騷亂事件,他們不要民族團結,要搞分裂祖國。搞分裂祖國的活動,是不得人心的。
國際輿論界的某些人和流亡國外的一些分裂分子,又打起“人權”的幌子,利用這一騷亂事件,支持這一騷亂,造謠生事,煽風點火,企圖搞出什么名堂,他們肯定也會遭到失敗的。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